中美釜山会晤后的敏感时刻,赖清德的“政治导师”洪奇昌再次公开力劝:赖清德应“适时

未央秘史 2025-11-07 18:57:28

中美釜山会晤后的敏感时刻,赖清德的“政治导师”洪奇昌再次公开力劝:赖清德应“适时主动”缓和与大陆的关系,让全世界对台湾消除疑虑,证明自己并非台海麻烦制造者。 作为民进党创党十八元老、新潮流系四大天王之一,洪奇昌在岛内官产官学各界的人脉和分量无需多言,连“绿营募款王”“绿营人脉王”的称号都足以证明他不是空喊口号的旁观者,他的焦虑背后是实打实的风险预判。 特朗普的交易性格早已不是秘密,这位总统连欧洲盟友都能说弃就弃,逼迫乌克兰接受“屈辱停火”,对菲律宾这样的印太盟友也能随手加征17%的对等关税,导致其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台湾在他眼里不过是一枚可随时交易的筹码。 中美釜山会晤压根没提台湾问题,本身就是最明确的信号,说明台湾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优先级正在持续下降,而华府智库直接给赖清德贴上“鲁莽领导人”的标签,《时代》杂志更是直言台湾已成为“全球最危险的引爆点”,这哪里是支持,分明是提前划清界限的免责声明。 更让岛内务实派心惊的是,兰德公司2025年10月发布的报告彻底转变了风向,从2003年建议“空袭中国本土”变成如今呼吁美国支持“渐进式统一”。 这份115页的报告直白承认,中国2024年1.67万亿元的国防预算早已让解放军在台海形成绝对军事优势,美军介入只会付出巨大代价,这种基于实力对比的理性判断,意味着美国对台政策的拐点已经到来,赖清德再想靠“倚美抗中”赌一把,无异于与虎谋皮。 美国的不可靠还体现在对台军售的实打实“坑骗”上,台防务部门2025年11月最新披露的报告显示,台湾对美军购的25个项目中,F-16V战斗机、AGM-154空对地导弹等3个关键项目直接延宕,原本2026年要交付的66架F-16V至今一架没到手,AGM-154C导弹的交付时间更是从2025年推迟到2027年之后,而此前有智库统计,美国对台军售延宕未交货的金额已高达205.3亿美元。 可赖清德还在硬着头皮加码,宣称要把2026年度防务预算提到GDP的3%,2030年前冲到5%,未来甚至要向10%努力,这种拿着台湾民众的血汗钱给美国当“提款机”,却连急需的武器都拿不到的操作,在洪奇昌看来简直是荒诞至极。 他太清楚,美国所谓的“挺台”从来都是有偿的,一旦台海局势超出其控制,或者与中国的合作更符合美国利益,台湾随时可能被当成弃子,特朗普政府连对华贸易战都能从强硬转向妥协,毕竟这场贸易战让美国损失了1.7万亿美元市值和25万个就业岗位,每个家庭年均开支增加近1300美元,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台独”分子的幻想根本不值一提。 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从来都不是秘密,仅金门的观光业就离不开陆客支撑,更不用说全台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一旦两岸关系持续紧张,首当其冲的就是台湾普通民众的生计,这也是洪奇昌一直主张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推动交流的核心原因,他深知“法理台独”换不来经济繁荣,只会让台湾陷入衰退泥潭。 国际孤立的现实也让洪奇昌忧心忡忡,这些年台湾当局硬闯各类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尝试从未成功过,从世卫大会到国际刑警组织,从联合国气候大会到国际民航组织,每次都是自取其辱。 2025年的世卫大会,台湾依然没能拿到入场券,即便有美国表面站台,也改变不了其在国际社会缺乏合法地位的事实。 兰德报告的结论已经很明确,中国崛起不可阻挡,台湾的统一是必然趋势,这种国际社会的共识正在不断压缩台湾的生存空间。 洪奇昌自己就因为公开批评民进党“逢中必反”的路线,主张两岸和平发展,被自己一手参与创建的新潮流系除名,他太清楚死硬“台独”路线的死胡同在哪里,也明白“两岸关系就是两岸关系,不是两国关系”的本质。 赖清德的激进操作不仅没能拓宽台湾的国际空间,反而让其成为“麻烦制造者”的标签越来越清晰,连英国《经济学人》、美国《纽约时报》等国际媒体都接连批评赖清德“政治失能”“不得人心”,这种国际形象的崩塌,对台湾的长远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洪奇昌2025年6月突然访问北京,不管是外界解读的“传递和平信号”,还是所谓的“赖清德密使”,本质上都反映出两岸关系不能再继续恶化的现实诉求。 他心里清楚,赖清德大罢免失败后选择往更激进方向迈进,不过是为了巩固权力的政治算计,但这种算计是以台湾的安危为赌注。 台湾前防务部门负责人林中斌说赖清德“不会也不敢挑起台海战争”,或许是看透了其色厉内荏的本质,但即便如此,持续的“台独”挑衅也会让军事风险持续上升,大陆的国防力量发展有目共睹,导弹覆盖范围早已囊括台海。 洪奇昌的呼吁,本质上是给赖清德一个台阶,也是给台湾一个止损的机会,他知道美国已经在为“体面退出”做准备,智库的警告、军售的延迟都是信号,一旦美国彻底松手,赖清德的激进路线只会把台湾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0 阅读: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