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三军刚做好准备“单挑中国”的准备,菲总统马科斯却突然收到一个噩耗,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 日前,菲律宾武装部队举行三军联合演习,演习范围横跨北部吕宋岛与西南部巴拉望岛,前者距中国黄岩岛仅230公里,后者紧邻中国南沙群岛。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菲军所谓的“单独防御计划”。 可谁能想到,演习的硝烟还没散尽,台风“海鸥”就带着狂风暴雨自东向西横扫菲律宾中部,给这场军事表演浇了一盆透心凉。 这场11月4日凌晨登陆的台风,可不是小打小闹,截至11月7日上午,已经造成至少152人死亡、86人失踪,超过225万民众受灾,这样的伤亡规模让菲律宾全国陷入恐慌。 9500余处房屋在风雨中受损,81处包括医院、学校在内的公共设施被迫停用,162个市镇的电力供应中断,22个市镇连通讯都成了奢望,707个市镇停课、483个市镇停工,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几乎陷入停滞。 农业方面的损失也不小,超过1000万比索的损失换算成人民币约120万元,对于本就依赖农业的菲律宾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让人头疼的是,马科斯刚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气象局又通报下周第26号台风“凤凰”将登陆北部卡加延省,吕宋岛大部分地区都将受影响,这意味着刚要应对完一场灾害,又得马不停蹄准备迎接下一轮冲击。 菲律宾之所以敢喊出“单独防御”的口号,背后少不了美国的撑腰和自身的军备折腾。 2025年上半年,美菲搞的“肩并肩”联合军演规模创下历史新高,1.8万名参演兵力中,美军就占了1.2万人,还拉上了澳大利亚、日本直接参演,近20国观摩,演习科目涵盖海空联合封锁、反夺岛作战,甚至动用了“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和无人反舰导弹平台,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在为菲律宾“站台”。 菲律宾自己也没闲着,砸下350亿美元推进“地平线”计划第三阶段,十年内要建强军,不仅从美国买下20架F-16战斗机,还从印度引进了射程300公里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6月就已在巴拉望部署,海军也忙着扩建苏比克湾和巴拉望岛基地,一副“军备升级”的架势。 可这些看似唬人的装备和演习,在天灾面前却显得格外无力,那些本应参与演习的兵力,如今不得不转向救灾,清理被泥石流阻断的道路,协助转移受灾民众,恢复电力和通信,所谓的“单独防御”,连自家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难以保障。 马科斯政府的处境更是尴尬,原本想靠在南海的军事挑衅转移国内矛盾,结果却被灾难打了个措手不及。 此前的民调显示,马科斯的支持率已经从52%断崖式下跌至25%,是2007年以来历任总统任期中期的最低水平,55%的菲律宾民众认为自己生活贫困,经济改革的承诺迟迟无法兑现,国内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选择在这个时候搞军事演习,无非是想靠民族主义情绪凝聚民意,可台风带来的灾难让民众的关注点瞬间回到民生问题上:安置中心里超过56万人需要基本生活保障,受损的房屋亟待重建,中断的水电通讯需要尽快恢复,这些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 而菲律宾的财政本就不宽裕,一边是350亿美元的强军计划,一边是救灾所需的巨额资金,两难之下,所谓的“单挑中国”计划自然只能搁置。 更有意思的是,菲律宾的军事底子本就撑不起它的野心。 海军主力战舰中,真正的导弹护卫舰只有3艘,其余大多是老旧的巡逻艇和火炮巡逻舰,刚从韩国引进的“安东尼奥・卢纳”号护卫舰,标准排水量也才2600吨,在南海的军事对峙中根本不占优势。 空军靠美国出售的F-16V撑场面,但维护保养的高昂成本和后续弹药供应,都得依赖美国,所谓“单独防御”其实就是“依赖美国防御”。 这次台风袭击的区域,不少正是军事基地所在的省份,基础设施的损毁直接影响了军事部署的连贯性,即便没有台风,仅凭这些拼凑起来的军事力量,想要在南海与中国抗衡,也无异于以卵击石。 天灾往往能照见现实,菲律宾花巨资搞军备、搞演习,试图在地区博弈中刷存在感,却忽视了国内防灾体系的建设和民生的改善。 这场台风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更暴露了其内外政策的失衡。 马科斯政府现在最该做的,是集中精力应对灾害、安置民众,而不是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搞军事挑衅。 毕竟,一个连自家民众都无法在天灾中得到有效保护的国家,再高调的军事动作也只是徒劳,所谓的“单挑中国”,终究只能是一场被台风打断的空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