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欲推卫星服务对华脱钩遭质疑 据《印度时报》11月6日报道,出于安全考虑,印度开始禁止国内广播公司使用中国卫星服务。报道提到,印度国家太空促进和授权中心已拒绝多家中国或与中国有关联的公司继续为印度用户提供卫星服务的申请,称这是“在地缘政治不稳定时期针对北方邻国加强安全防范战略的一部分”。 这事的背景其实不复杂。印度最近几年在太空领域动作频频,不只是发射探月探日的那些任务,它在政策上也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 以前,外国卫星进入印度市场相对灵活,现在一刀切,统统要向新的监管机构申请许可。这下好了,不但流程复杂了,门槛也高了,尤其对于那些与中国有关的公司来说,这几乎就是“请你们出门”的意思。 其实印度和中国之间在高科技领域的摩擦早就不是新闻了。从之前禁止中国手机应用,到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再到这次盯上卫星服务,印度的思路挺清晰——凡是涉及数据、安全、关键通信的地方,只要能管就都尽量排除中国的存在。表面上是安全优先,背后还是地缘政治的考量。 尤其是中印边境局势时不时冒出点火花,印度就更警惕了。卫星通信这玩意儿,按他们的说法,是“战略高地”,谁控制了就等于掌握了一部分信息主导权。 但这个决定一出,质疑声也没少。首先就是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中国的卫星通信技术在国际上是有一定优势的,价格也相对有竞争力。 印度这边一刀切地禁止,国内不少广播公司一下子失去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通信渠道,不少人就开始担心:是不是又要提高成本?是不是会影响到最终用户的服务体验? 而且现在全球卫星服务基本是多国混战,技术和资源都是互相嵌套的,想彻底“脱钩”其实比说起来难多了。另外,这种“主动断供”的做法也让外界对印度的开放性产生疑问。 说白了,国际市场看的是规则和稳定性。你今天说禁谁就禁谁,明天又换个对象,这让企业怎么放心投资?尤其是在太空领域,动辄就是十年二十年的项目周期。 谁也不想中途被政策“卡脖子”。甚至有分析指出,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印度在争夺国际商业卫星市场份额时显得不那么有吸引力。 再看得远一点,其实类似的事情不只是印度在做,美国、欧洲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关键领域进行“去风险化”。只是每个国家的方式和尺度不同。 印度这次选择对中国企业“关门”,有它自己的逻辑,但效果如何还得看时间来验证。更何况卫星通信这个领域早已不是当年的“国有独大”,现在是商业公司遍地开花。 马斯克那边的星链已经搞得风生水起,亚马逊也开始布局,印度要想在这场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光靠“排除他人”远远不够,还得靠自己硬实力的提升。 不过话说回来,印度这次对中国卫星服务动手,并不是头一次在关键技术领域动“外科手术”。从历史看,早在冷战时期,很多国家就因为政治原因对外技术封锁。 比如美苏冷战那会儿,苏联也不是没试图搞自己的“信息闭环”,结果就是技术发展明显受限。今天的印度如果也朝着“凡外来者皆有风险”的方向前进。 那未来在技术创新上的空间可能会越来越狭窄。当然也不能忽略一点,那就是印度国内确实有推动本土太空企业发展的动力,这种政策上的“清场”可能是为了给本国企业腾出舞台。 但问题是,光给舞台不行,还得有演出实力。要是本土企业一时半会儿跟不上节奏,结果就是服务空档期,影响用户体验,最后可能还是得想办法“补课”。 总的来说,这事看似是技术监管,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仅是中印科技博弈的一个缩影,也透露出全球科技领域越来越碎片化的趋势。 从“全球合作”到“各自为阵”,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各国在争夺技术主权和安全控制权上的角力。印度这次的动作为它的太空战略添了一把火,但火怎么烧、烧到哪,还真不好说。 参考资料:印媒:印度企图推动卫星服务“对华脱钩” 2025-11-07 06:41·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