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郑丽文是“实统”还是“暗独”,这次马场町秋祭,都是做了一场大功德。对于祖国统一的未来,都是有实实在在大贡献的 马场町是什么地方?老一辈台湾人都知道,这里曾是戒严时期“白色恐怖”的刑场,数千名追求进步的志士在此牺牲,其中不少是中共地下党员。这些年民进党操弄“去中国化”,这类历史记忆被刻意淡化,连带着“统一”二字,在岛内成了碰不得的禁忌。 统派人士上街喊两嗓子,轻则被网暴,重则遭查办,更别说公开祭奠共产党烈士了。 可郑丽文偏要“顶风作案”。要知道,她这一步走得有多难,党内有保守派扯后腿,怕被扣上“亲共”帽子;绿营媒体早就等着挑刺,准备扣“背叛台湾”的大帽子;就连普通民众,很多人也习惯了“避统”氛围,觉得这种事“吃力不讨好”。 但她还是去了,带着花,念着祭文,对着碑说“我们没忘记”。 其实观察她这几年的轨迹,能看出点端倪。 从早年在政论节目里直言“九二共识不能丢”,到去年批评民进党“抗中害台”,再到这次主动触碰统派敏感议题,她像根细针,慢慢扎破岛内“恐统”的气球。 最戳人的是,她不是喊口号,是真的在做事,联系烈士家属、收集史料、推动秋祭常态化。 有位在场的老统派握着她的手说:“姑娘,你让我们这些老头子,又敢把当年的党证拿出来晒太阳了。” 往大了说,她的举动像一把钥匙。民进党搞了这么多年“绿色恐怖”,把“统一”污名成“卖台”,把历史记忆切成碎片,就是想让年轻一代忘了根在哪儿。 可郑丽文站出来,用行动证明:怀念为国家牺牲的先烈,追求两岸统一,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这种“破冰”,比开十场政论会都管用,至少让岛内人知道,还有一群人没忘记历史,还愿意为统一发声。 对大陆来说,这更是份“意外之礼”。这些年处理台海问题,既要应对美西方搅局,又要化解岛内“天然独”情绪,精力分散得很。 现在郑丽文带着国民党里的务实派站出来,相当于在岛内撕开一道口子,把“和平统一”的声音重新拉回公共讨论场。 民进党不得不分兵应对国民党的反击,客观上给大陆腾出了更多战略空间。 说她是“孤胆英雄”,真不夸张。在台湾做统派,像走在钢丝上,左边是民进党的刀,右边是国民党的犹豫,脚下还得踩稳历史的真相。 可她偏要走,还说“总得有人先迈步”。或许有人纠结她是“实统”还是“暗独”,但在我看来,行动比标签重要。 能顶着压力为统一先辈正名,能为两岸和解铺路,这就是功德。 秋祭结束时,有位烈士后代拉着郑丽文的手掉眼泪:“我爷爷要是看见今天,该多高兴。” 其实何止是烈士家属?每个盼着两岸团圆的人,都该给她点个赞。 毕竟,统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代又一代人接力托举的希望。 你觉得郑丽文的举动,能在岛内掀起多大的涟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