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再提叙利亚了?很简单,因为各方都吃饱了。现在的叙利亚名义上还是个国家,但实际早被各方势力啃得七零八落,连地图上的边界线都成了摆设。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叙利亚这个曾经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如今却渐渐从新闻头条上滑了下去,大家可能以为这是因为局势好转了,可实际上并非如此。 你只需要看一眼这片土地上如今的局势,就能明白根本不是因为战争停了,而是因为在这场国际博弈的游戏中,参与者早已把能拿的资源、利益都吞进肚子,剩下的就没人再关心了。 俄罗斯的算盘显然打得很精,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是俄罗斯在中东的唯一战略支点。 失去了这两个基地,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宣告崩塌,所以不管其他国家如何争夺,俄罗斯的驻军从未动过,一如既往地稳固了自己的战略位置,它可能不再是新闻的热点,但它却是这片土地上最稳定的存在。 而美国呢?一直打着反恐的旗号,坚守在叙利亚东部的代尔祖尔油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曾经是叙利亚人民赖以生存的石油资源,如今被美国拿在手里当成了博弈的筹码,那些本该流入叙利亚国库的收益,如今全都被美国吞了去,美国撤军后会丢掉这些油田,但目前的情况是,它根本不想放手。 再来看看土耳其,它的动作更加直接,根本不藏着掖着,土耳其在叙利亚北部划定了一个所谓的“安全区”,直接把大片土地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 而且它还在幼发拉底河上游修建了水坝,掌握了叙利亚的农业命脉,下游的叙利亚人民,如今连最基本的灌溉水都成了奢侈品,土耳其不是一个沉默的旁观者,而是一个用铁腕手段捞取利益的主角。 然后是以色列悄无声息地巩固了自己对戈兰高地的控制地位,时不时地空袭几下,威胁直接挂在叙利亚头上,它的目标很明确——打击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势力,确保自己的安全不受威胁,各方的势力争夺,让叙利亚变得支离破碎,曾经完整的国家边界早已变成了随意穿越的虚线。 这些国家之间争夺的结果,是叙利亚的人民日渐苦难。虽然国际新闻上已经鲜少提及叙利亚的日常,但那里依然有2000多万民众在挣扎生存。 如今叙利亚的石油和文物源源不断地被运出国,而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叙利亚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变成别人的筹码,寒冷的冬天,哈马省的孩子因为没有暖气冻死,这是什么国家?这分明是一个被摧残、被分食干净的残骸。 但即便如此,叙利亚人依然没有放弃生活,你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看到一些当地人拍摄的日常:在大马士革老城区,铁匠铺里火花四溅,阿勒颇的面包房前总是排着长队,拉卡的孩子们在临时搭建的板房学校里朗读课文,尽管这些生活片段没能上新闻热搜,但它们却更为真实,也更令人感动。 你看这不正是从战争的阴影走出来的希望吗?比起那些曾经的爆炸、战火、难民潮,这些普通的日常更能反映叙利亚人如今的精神状态。 虽然生活依旧艰苦,医院里依然缺药,许多家庭在寒冷中瑟瑟发抖,但他们已经不再是为生存而战,而是开始为明天、为未来的种种可能性而奋斗。 无论是种两亩橄榄树,还是为孩子能上大学而努力,这种从“保命”到“生活”的转变,已经算是一种进步了。 国际社会对叙利亚的关注度可能已经降到最低,但并不代表叙利亚就已经放弃了希望,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北部地区开展了“种子银行”计划,给农民提供了耐旱小麦种子,成效显著;中国的医疗队也在塔尔图斯省待了几年,不仅为当地人看病,还培训了上百名护士。这些国际援助,虽然不如大国博弈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却在默默地改变着叙利亚的面貌。 你也许会说叙利亚人依然在苦苦挣扎,生活没有好转,确实他们依然贫困,依然艰难,但你问问他们,他们会告诉你:“我们现在可以为明天打算了,这就是最大的变化。” 过去他们每天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下,随时可能面临死亡,而今天他们开始谈论明年如何种更多的橄榄树,孩子能否考上大学,这种从死亡的阴影到日常的转变,不就是人类最强大的韧性吗?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或许比任何国际头条都更值得记住,叙利亚的故事没有结束,它只是在悄悄改变着,那些不上热搜的小确幸,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希望所在,生活虽然缓慢,但只要我们还在前进,就不算输。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