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讣告刷屏:那个能听懂瓷器说话的老人,走了 故宫博物院一则讣告,让无数人湿了

温柔饭团 2025-11-11 10:08:00

故宫讣告刷屏:那个能听懂瓷器说话的老人,走了 故宫博物院一则讣告,让无数人湿了眼眶:103岁的古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先生,于11月10日在北京逝世。这位被文博界誉为“人间国宝”“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的老人,用一生守护着华夏文明的碎片,如今,他带着对瓷器的深情归于岁月长河。 很多人不知道,这位拥有“火眼金睛”的大师,起点只是琉璃厂的学徒。14岁那年,耿宝昌进入“敦华斋”拜师学艺,十年学徒生涯里,他干着清洗、搬运文物的苦活,却把每一次接触瓷器都当成修行。为了听清老先生们谈论文物知识,他给客人点烟时烧到手指都不敢动,硬生生留下终身印记。正是这份极致的专注,让他在万件官窑瓷器中练就真功,86岁时视力仍保持1.5,能精准辨识瓷器的“前世今生”。 1956年进入故宫后,近70年的时光里他成了紫禁城最忠实的守护者。他提出的“型、纹、釉、款”四字鉴定真言,至今仍是业内圭臬;撰写的《明清瓷器鉴定》,成为文博人必读的“圣经”。他为国家鉴定了数万件一级文物,从香港拍卖会上以110万追回全世界仅存4件、且唯一带盖的成化罐,如今这件国宝身价已涨至2000万。更令人敬佩的是,1986年他将个人珍藏的22件文物悉数捐给故宫,自己却一件私藏都没有。 这位百岁老人的一生,都在诠释“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他是中国水下考古的发起人,年过花甲仍奔走呼吁培养文博人才;即便百岁高龄,还在关心陶瓷科技鉴定的进展,主张“传统眼学要和现代科技握手”。他曾说,文物是民族的记忆,我们只是临时守护者。这份对文化的敬畏与无私,在浮躁的当下更显珍贵。 如今,大师远去,但那些被他守护的文物还在说话,他留下的知识与精神还在传承。当我们下次走进故宫,凝视那些温润的瓷器时,或许能想起那位白发老者,曾用一生倾听它们的故事。 此刻,不妨在评论区留一句“耿老走好”向这位文化守护者致敬,也愿这份文脉传承,永不落幕。

0 阅读:1
温柔饭团

温柔饭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