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宣布了! 11月11号,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停摆”40天了,这场

农知识 2025-11-11 17:56:42

就在刚刚! 美国宣布了! 11月11号,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停摆”40天了,这场国内的政治僵局,正给不少国家带来连锁反应。 其中最受影响的,就是价值超50亿美元的对乌相关军售,目前所有审批都停了,像“海马斯”火箭炮、“阿姆拉姆”导弹这些乌军急需的装备,就算已经生产好,也被卡在输送环节送不出去,不管是乌克兰前线,还是西方对乌的援助体系,都因此出现了麻烦。 这事的根源其实是美国两党的争执。 国会里民主党和共和党,为了联邦政府的拨款法案一直谈不拢,导致政府预算没法落实,相关部门只能大规模减员。 负责军火出口审批的核心部门,最后只留了四分之一的员工在岗干活,剩下的人都被迫休假了。 可军火出口审批不是简单活,得经过国务院、国防部等好几个部门一起审核,还涉及多个国家的中转备案,要处理的文件堆得像山一样,就这么点人手根本忙不过来,审批流程直接停了,装备自然也就没法按时转运。 其实美国对乌送武器,一直有个间接的模式:不直接把武器交给乌克兰,而是让丹麦、波兰这些北约盟友当“中间人”。 乌克兰说需要什么装备,美国制定好供货计划,北约国家出钱采购,再以自己的名义交给乌克兰。 这样一来,美国既能让军火商赚大钱,又能避免直接援乌的政治压力,还能让欧洲领人情。 但目前政府一停摆,这个模式就断了,北约盟友不少都付了钱却拿不到货,比如波兰之前签了60亿美元的订单,目前装备转不出去,只能召回驻美大使抗议。 德国国防部去交涉也没结果,只能坦言“情况让人失望”,美国和欧洲盟友之间的信任,也因此出现了裂痕。 对乌克兰来说,审批停滞的影响太大了。 前线乌军每天要消耗七千发炮弹,目前库存已经快见底了,有的部队原本每天能分到30发炮弹,现在连5发都凑不齐。 而被卡住的“海马斯”火箭炮,是他们打击俄军后方补给线和阵地的关键装备。 “阿姆拉姆”导弹则是用来防空反导的,能挡住对方的空中袭击。 这些装备送不过来,乌军只能收缩防线,放弃了不少战略要地,在顿巴斯等地区还被俄军围困,被困的士兵说,目前弹药和药品都快用完了。 俄罗斯也注意到了乌军的补给困境,已经在哈尔科夫、扎波罗热等关键方向,开始了试探性进攻,战场局势慢慢朝着对乌军不利的方向变。 美国自己也没占到便宜。 这场“停摆”每天会让美国损失150亿美元,依赖军火出口的军工产业受打击最严重,相关军火商的股价连续下跌。 而且美国的军工产能本来就不够用——“毒刺”导弹的库存,要13年才能补满,155毫米炮弹每个月只能生产3250枚,根本跟不上需求。 就连舰艇维修的活都积压了4200天,F-35战机能正常使用的比例也只有49%。 除此之外,像国家核安全管理局这样的关键机构,因为减员太多,连核设施的监管工作都受到了影响,国内的政治僵局,慢慢变成了全球性的安全隐患。 说到底,这场风波不光让人看清了美国对外承诺的不靠谱,也暴露了西方对乌援助体系的深层问题。 美国两党把盟友的安危当成政治博弈的筹码,所谓的“盟友承诺”,在自己的利益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欧洲盟友想帮忙填补援助的空白,可内部意见不统一,2025年7到8月,欧洲对乌军援的规模比去年同期少了57%。 再加上美国本来就想把战略重心转到印太地区,对乌援助在他们眼里,慢慢变成了可以牺牲的选项。 目前,美国参议院已经在推进临时拨款法案,但还得经过众议院表决,再由总统签署才能生效,能不能尽快结束“停摆”还不好说。 大家目前最关心的是,这50亿美元的军火审批什么时候能恢复,乌军的补给能不能跟上,美国和北约盟友的信任能不能修复。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会影响俄乌战局的走向,也会让国际安全格局发生变化,后续情况还得持续关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农知识

农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