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这

云景史实记 2025-11-11 19:07:45

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这些都是低附加值产业,进入战时,分分钟拉爆产量? 为啥这些产业在美国成了“低附加值”,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值钱,而是生产过程太耗人力物力,利润薄得可怜。 要是军工真那么没利润,洛克希德・马丁这号巨头能活得那么滋润?2024 年这公司光净利润就有十几亿美元,净利润率实打实的 7.51%,一年营收一百八十多亿美元,净赚的钱能盖多少所学校?这叫利润薄得可怜?分明是赚得盆满钵满。 军工产业从来都是高附加值的香饽饽,靠的是技术垄断和政府订单兜底,美国每年几千亿美元军费砸下去,大半都流进了这些军工复合体的口袋,他们巴不得天天有冲突,哪会嫌这行不赚钱? 再看钢铁产业,说它耗人力物力不假,但要说利润低就纯属睁眼说瞎话。美国自己现在年钢铁产量才 8500 万吨,连巅峰时期的零头都不到,可高端轴承钢、核电用钢对日本、瑞典的进口依存度反而升到了 36%。 要是真能靠生产钢铁赚大钱,美国资本家能放着生意不做?1977 年俄亥俄州扬斯敦的钢铁厂关停那天,五千工人一夜失业,整个小镇从此萧条,那根本不是因为钢铁不赚钱,而是资本发现把工厂迁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家,能赚得更多更快。说白了,不是产业低端,是美国资本嫌本土赚钱慢,跑去赚快钱了。 美国去工业化的病根根本不是产业附加值低,而是过度金融化把实体经济掏空了。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美国就一门心思搞金融收割,印点钞票就能换全球商品,谁还愿意花十几年建工厂、养工人? 在 “股东至上” 的歪理下,企业高管眼里只有股价,根本不管产业升级,通用汽车把工厂迁到墨西哥,耐克把生产线挪到越南,本土制造业岗位像流水一样流走。 1994 到 2010 年就少了 580 万个。这些老板可不是嫌产业低端,而是嫌美国工人工资高,在国外雇人能省一大笔钱,利润反而更高。 咱再看那个 “生产过程太耗人力物力” 的借口,简直站不住脚。中国现在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造钢铁、搞机电同样要耗人力物力,怎么就成了世界工厂? 关键是咱们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加工再到组装,一站式搞定,成本自然降得下来。 有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做毕业设计,就想做把铝板椅子,结果全州就找着几家能加工的,要么缺工艺,要么手工粗糙,最后花 2400 美元做出来的椅子歪歪扭扭,漆面全是麻点。 后来找中国厂家,一周就做好了,又精致又便宜。这根本不是产业本身的问题,是美国的制造业体系早就断了线,连个椅子都造不好,哪还能怪产业耗人力? 最可笑的是 “战时分分钟拉爆产量” 的说法,俄乌冲突早就把美国的底裤扒光了。乌克兰前线炮弹从每天 30 发降到不足 5 发,不是美国不想给,是真没有了。 155 毫米炮弹月产量才 3250 枚,“毒刺” 导弹库存要 13 年才能补满,这还只是支援一个乌克兰,要是真打大规模战争,这点产量够塞牙缝吗? 美国现在造船厂从 27 家锐减到 8 家,技术工人流失超过 2 万人,舰艇维修积压 4200 天,相当于每年少 10 艘能用的船。 二战时美国能一年造 10 万架飞机,那是因为当时制造业占 GDP 的 28%,产业工人 1900 万,现在制造业占比才 10%,工人只剩 1200 万,还缺焊工、电工这些技术工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工人没有工厂,拿什么拉爆产量? 这些年美国喊着 “制造业回流”,可结果呢?工厂建设成本四年翻了一番,电网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古董,想接电都要等好几年。 苹果试着把 15% 的 iPhone 产能转移到印度,成本直接涨了 20%,交货还晚了一个月。这说明不是美国不想搞制造业,是产业生态早就被破坏了,想捡回来哪有那么容易? 那些说 “低附加值” 的人,怎么不说说美国芯片产业因为出口管制,高通一年损失 118 亿美元,英伟达丢了 50 亿美元订单?真正赚钱的高端产业,也被他们的霸权作给毁了。 说到底,美国去工业化是自己选的 “捷径”,放着实体经济不管,一门心思靠金融和霸权吸血,现在产业空心化了,倒打一耙说传统制造业低端。 真到了战时,别说分分钟拉爆产量,能把现有装备维护好就不错了。F-35 战机妥善率才 49%,一半都飞不起来,航母超期服役近 300 天,这样的家底还敢吹牛皮? 咱们中国人可别被这种话忽悠了,产业没有高低贵贱,能撑起国家实力、保障民生安全的,都是好产业,美国丢了的恰恰是国家的根基。

0 阅读:2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