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曝出重磅:首批约6吨北海道扇贝已经运往中国!可真正让人好奇的是——是谁在买日本海鲜?一查才发现,竟是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公司出手的。 有媒体查到,这家公司背后关联着日本资本,也就是说,它可能是日本为打入中国市场而设立的渠道,而在这条新闻爆出之前,网上其实已经吵翻了天。 说真的,这操作简直是把“曲线救国”玩明白了!出手的不是别人,正是注册在苏州的令合供应链有限公司,背后实打实扎着日本水产巨头的资本根系,连运输航线都专门选了太仓港到日本下关港的快航,30个小时直达,比普通海运快三四天,就是怕扇贝不新鲜砸了招牌!更有意思的是,除了这家公司,獐子岛集团之前也承认过从日本进口扇贝加工转卖,等于日本海鲜换了个“中国公司”的马甲,就想悄悄摆上咱们的餐桌!你们说这算不算“挂羊头卖狗肉”? 网上的争论都快吵到热搜前排了!支持的人说北海道不在福岛等10个禁运都县内,中方也做了放射性检测,吃着没问题;反对的人直接甩出实锤——韩国附近海域核辐射都超标7倍了,日本本土海域的扇贝死亡率都冲到90%了,谁能保证北海道的就绝对安全?还有网友扒出,这批扇贝从日本函馆港出发,48小时通关青岛港,可日本农相铃木宪和一边喊着“感谢中方善意”,一边偷偷给政府递报告,说要借着这波出口“倒逼中方全面解禁”,连福岛的海鲜都想塞进来!这胃口也太大了吧?你们能接受日本一边排核污染水,一边给咱们卖海鲜吗? 日本这么急着用在华公司“借壳卖货”,说白了就是被钱逼疯了!2023年8月核污染水排海后,中国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2024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海鲜出口直接暴跌92.3%,从去年的223亿日元跌到只剩零头,多少日本渔民等着海鲜卖钱养家,水产公司快扛不住了!他们也知道,直接以日本企业名义出口,消费者肯定抵触,所以才想出这招——用中国公司当“遮羞布”,让大家误以为是本土企业进口,悄悄打开市场。可他们忘了,697家日本企业申请输华资质,最后只批了3家,中方的监管严得很,每批货都得提交放射性检测证明,想蒙混过关根本不可能! 更气人的是,日本还得了便宜卖乖!中方6月就明确说了,恢复进口的前提是“允许中方独立取样监测”,而且只放开非禁运区域的449种产品。结果日本刚把6吨扇贝运过来,石破茂政府就跳出来提过分要求,让中方全面解禁,连福岛的海鲜、日本牛肉都想松绑!这不是典型的“给点阳光就灿烂”吗?他们咋不想想,要是真把核污染水停了,不用这么偷偷摸摸,中国市场自然愿意接纳,可他们偏要一边污染海洋,一边想着赚中国人的钱,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这里给大家科普三个关键知识点:一是“跨境资本借壳销售”,就是外资通过在目标国设立公司,掩盖真实资本背景,降低市场抵触情绪,日本这次就是玩的这套;二是“有条件进口政策”,中方不是完全解禁,而是限定了产区、品类和检测标准,核心是保障食品安全;三是“核污染水排海后的贸易逻辑”,日本海鲜出口暴跌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破坏信任,而非中方“制裁”,信任没了,再怎么换渠道也没用。这些点一捋,日本的小算盘就全露馅了吧? 日本想靠在华公司“曲线卖海鲜”的心思,本质是投机取巧。他们不敢正视核污染水排海带来的信任危机,反而想着用资本套路规避问题,这种做法根本长久不了。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包装成什么样子,只要和“日本核污染”沾边,大家就会警惕。 中方的善意不是无底线的,开放市场的前提是食品安全有保障。如果日本继续执迷不悟,不停止核污染水排海,反而想着钻监管空子,迟早会失去中国市场的信任。到时候别说6吨扇贝,就算再多花样,也没人愿意买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