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郑丽文再发声,公开反对两岸统一,两岸关系或迎历史性风险,台湾政坛语言操控背

史鉴奇谈 2025-11-21 09:12:06

蒋万安郑丽文再发声,公开反对两岸统一,两岸关系或迎历史性风险,台湾政坛语言操控背后隐藏的政治图谋引关注。   蒋万安在大陆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后,抛出“中华民国有自己的光复节”这番话,表面看是在强调历史记忆,实则是在两岸统一议题上踩了急刹车。   这位台北市长向来以“务实治理”自居,市政议题上确实搞出不少政绩,可一旦涉及两岸核心问题,态度突然变得微妙起来——既不敢直接否认统一,又绝口不提“九二共识”,这种“既要又要”的平衡术,在美台互动频繁的当下,怎么看都透着股精心计算的算计劲儿。   先说说他选的这个时间点。大陆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本质上是向国际社会重申历史法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1945年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   这记重锤刚落下,蒋万安就跳出来强调“中华民国光复节”,表面是维护历史记忆,实则是在切割两岸的历史联结——他刻意回避了“台湾光复是中国抗战胜利组成部分”这一关键事实,转而用“中华民国”的框架重新包装历史,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在给“台独”势力递话术工具。   再看他背后的国际背景。最近美台互动有多频繁?光是2025年下半年,美国就接连批准对台军售,从M1A2T坦克到海马斯火箭炮,装备清单越拉越长;高层互访更是没停过,赖清德当局甚至试图借“过境”美国搞政治操弄。   这种背景下,蒋万安的表态很难说是巧合——他既要维持国民党内“不统不独”的中间路线,又得迎合美国对台“模糊战略”的需求,于是选择用历史议题做挡箭牌,既不得罪岛内“独派”基本盘,又能向美国主子交差,可谓一箭双雕。   可这种操作的风险有多大?看看岛内民意就知道。最新民调显示,超过60%的台湾民众不愿为“台独”打仗,连绿营内部都开始反思“以武拒统”的可行性。   更关键的是,国际社会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越来越牢固,连美国自己都在台海问题上踩刹车——赖清德想借“过境”美国搞事,结果被美方直接叫停,理由是“不可控因子太多”。   这说明什么?说明美国对台政策本质是利用而非支持,真要到了摊牌时刻,台湾不过是颗可以随时抛弃的棋子。蒋万安们以为靠历史话术能换来国际支持,不过是自欺欺人。   再往深了挖,蒋万安的“务实”标签正在成为他的政治包袱。作为蒋家第四代,他背负着复杂的历史遗产:祖父蒋经国晚年推动台湾民主化,曾明确表示“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父亲蒋孝严2003年赴杭州时,更直言“回家的感觉真好”。   可到了蒋万安这里,面对统一议题却选择沉默,甚至用“中华民国”框架模糊立场。这种“去家族化”的操作,表面是摆脱政治包袱,实则是放弃了国民党传统中“反独促统”的核心价值——当历史责任被当成政治负担甩掉,所谓的“务实治理”也就失去了道义根基。   更讽刺的是,他这种“中间路线”在岛内越来越难走通。国民党内部早有声音批评他“支持蔡英文两岸政策”,2019年环球时报就曾点名他“模糊立场危害两岸关系”;而民进党则把他视为“蓝营变色龙”,一旦他踏上大陆土地,绿营立委立刻扣上“通敌”帽子。   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处境,恰恰暴露了他政治立场的脆弱性——当大陆明确划出“爱国者治台”的红线后,任何试图在统一问题上打擦边球的行为,都将被历史大势碾得粉碎。   对比澳门就能看清本质。葡萄牙人离开前给澳门人发了欧盟护照,这本“生活后门”让澳门人有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既享受欧盟福利,又保留中国身份,自然没人愿意闹独立。而台湾呢?   民进党当局一边勾连外部势力“以武拒统”,一边用“台独”话术绑架民意,结果把台湾推向了战争风险的前沿。蒋万安们以为靠历史话术能左右逢源,却忘了最根本的道理:尊严从来不是靠模糊立场换来的,而是靠守护国家主权、推动民族统一的担当挣来的。   历史已经给出答案:1945年台湾光复时,是14年抗战换来的民族胜利;今天两岸统一,同样是历史大势所趋。   蒋万安们可以暂时用话术回避问题,但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当大陆军机绕岛巡航成常态,当台湾经济越来越依赖大陆市场,当国际社会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共识,任何试图阻挡统一的政治操作,都不过是螳臂当车。   两岸关系的未来,从来不是由几个政客的话术决定的,而是由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铸就的。这一点,蒋万安们迟早要明白。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