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不要丢脸! 可别让人笑话了!祖籍在这儿、去日本打了个乒乓球而已,怎么就成了被热捧的名人了? 说真的,刷到张本美和回成都被商业活动捧上天的新闻,我心里堵得慌。 这事儿咋说呢,咱先把话摆明白:她父母都是前四川队乒乓球员,98年去日本发展、后来入籍,那会儿国内乒乓圈卷得没边儿,人才挤破头,出去谋出路能理解。兄妹俩代表日本打球,是人家的职业选择,规则允许,咱尊重,没毛病。 但尊重归尊重,商业上这么疯捧,就有点离谱了吧? 国内乒乓注册运动员几千万,没注册的爱好者更是多到数不清。那些站在奥运领奖台、拿世界冠军的选手,哪个不是从小练得手上磨起厚茧,拼了半条命才熬出来的?他们回自己家乡,有时候都没这么大排场——没有扎堆的见面会,没有铺天盖地的商业站台,低调得像普通街坊。 结果呢?一个代表别国参赛的运动员,回“祖籍”走一圈,就被捧成了“衣锦还乡”的大人物。这背后不就是商家想蹭“中日乒乓对决”的流量吗?觉得她身份特殊有话题,能变现就往死里炒,硬生生把纯粹的体育竞技,搞成了不伦不类的身份秀。 体育本该干干净净的:赛场上是对手,咱拿出真本事较量,赢要赢得堂堂正正,这才是对对手的尊重;赛场下,她就是个回祖籍探亲的普通人,咱东道主的礼貌和风度不会少,该客气就客气。 可非要搞什么明星见面会,把她包装成“荣归故里”的偶像,真没必要!这不是排外,是咱得拎清:我们该珍视的,是那些为中国拼荣誉、流汗水的本土冠军;我们的自信,根本不需要靠追捧“曾经的同胞”来证明。 想想那些默默训练、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他们的付出不比谁少,得到的关注却未必有这么多。真要捧,不如多给咱自己的冠军一些镜头,多给基层体育从业者一些支持。 咱中国乒乓的底气,从来不是靠蹭来的话题,而是那些刻在世界冠军榜上的中国名字,是千千万万为乒乓事业奋斗的普通人。别让商业流量寒了真正为国争光者的心,这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你们说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