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美国人开始羡慕中国制度了,有美国学者这么概括:美国是资本控制国家,中国则是国

文史典个 2025-11-21 17:15:44

现在美国人开始羡慕中国制度了,有美国学者这么概括:美国是资本控制国家,中国则是国家控制资本。   这句总结准确,但更深层的问题其实是,为什么中国能让资本服从于国家意志,而美国却做不到?   美国的金钱政治由来已久,2024年总统大选总花费超160亿美元,国会议员的竞选成本高达2000万美元一人。   资本成了选举和政策的幕后推手,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无限额的捐款,直接左右了政策走向,在美国,官员拿钱办事,钱叫“政治献金”,是合法的,不算受贿。   但在中国,这是典型的受贿,因此也常有人说,美国没有贪污,这是没错的,因为美国将这些行为都合法化了,从而做到了根本上杜绝腐败。   而且,美国政商之间的“旋转门”成了利益输送的通道,官员离职后进入企业,拿百万年薪,资本和政治深度绑定。   军工、医药等行业通过游说影响立法,资本利益被优先保障,普通民众话语权有限。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模式,中国强调国家对资本的引导和规范,不是消灭资本,而是让资本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整体利益。资本不是“牢笼”里的野兽,而是国家“跑道”上的动力。   中国为什么能做到?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基础,中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建工作覆盖国企和大部分民企。   中国的调控体系强调“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相结合。   财政、产业、金融等政策协同,既鼓励资本活力,也坚决打击违规、垄断等行为,规范资本健康发展。   国企主导国家命脉行业,2024年全球500强中国国企占83家。   金融体系也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确保金融服务于实体,避免西方那种“金融绑架实体经济”的问题。   历史上,中国对资本的治理经历了“节制资本利用资本驾驭资本”的思想演进,从孙总理的三民主义,到毛主席的“利用、限制、改造”,再到邓书记的“社会主义也搞市场经济”,每一步都强调资本为国家服务。   进入新时代,资本治理体系更加成熟。国家明确提出,资本必须“姓社不姓资”,要服务人民利益和国家发展。   中国的“党领导一切”制度设计,确保政治权力高于资本权力,资本不能绑架国家。美国的三权分立,本意是权力制衡,但实际给了资本更多渗透渠道,最终形成资本主导的“多元寡头”。   发展阶段也决定了模式选择,中国作为后发国家,需要集中资源突破技术和产业瓶颈,国家主导资本有助于动员社会力量。   而美国已在全球产业链顶端,资本更关注自身利益,逐步脱离实体、追逐金融利润,导致产业空心化。   在资本与国家目标的关系上,民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华为、腾讯等企业加大基础研发,宁德时代等推动“双碳”目标。   2024年民企对GDP贡献率65%,提供80%就业,既是创新主体,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执行者。   本质上,中国实现国家控制资本,靠的是政治权力始终高于资本权力的制度安排,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以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资本必须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利益,不能反客为主。   中国对资本的态度不是简单排斥,而是规范、引导、激励并重。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国控资本、资本报国”,既发挥市场效率,又避免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弊端。   经济制度的差异决定了国家与资本的博弈走向,中国通过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执行体系,把资本牢牢纳入国家战略轨道,避免了资本绑架国家的困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采取“试点推广”渐进策略,既释放了资本活力,又始终保留调控权。   产业政策的成功运用也很关键,比如高铁、芯片等行业,国家集中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形成了全球最大高铁网和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美国因资本逐利而多年停滞。   中国模式强调资本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优先投向民生、科技等长线领域,美国则因资本逐利,导致医疗、教育等高度市场化,社会分裂加剧。   危机应对方面,中国通过多层次住房、全民医保、数字基建等政策,保障民众基本福利,抗风险能力远高于美国。美国“金钱政治”下,政策更偏向资本利益,社会矛盾极易激化。   美国学者的观察确实反映了现实。中国之所以能做到“国家控制资本”,关键是我们拥有一套把人民利益和国家发展放在首位的制度体系。这也是中国模式能不断取得成就、赢得世界关注的根本原因。 参考信源: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2021年11月05日光明日报

0 阅读:4
文史典个

文史典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