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言更要看其行。近日,欧盟的“温柔话术”藏着硬算计,一边用温和言辞求合作,一边以强硬政策谋制衡,这场“双重战略”的戏码,在德荷两国的对华互动中暴露无遗。 据香港《南华早报》消息,为保障关键矿产和芯片供应,欧盟要求官员对华措辞“降温”,却暗中推进“去风险”的强硬政策。11月17日德国副总理克林拜尔访华,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达成多项共识,看似合作热络,可他转头就提“产能过剩”警告,还借机干涉乌克兰问题与台湾事务,敏感议题上的强硬立场丝毫未变。要知道欧盟98%的稀土依赖中国,德国高端制造业命脉攥在其中,这种“既要合作红利,又要指手画脚”的姿态,未免过于贪心。 荷兰的操作更具代表性。11月18-19日,荷兰代表团赴华磋商安世半导体问题,主动提出暂停接管该企业的行政令,被中方视为“积极一步”。但这不过是表面让步——荷兰企业法庭剥夺中企控制权的裁决仍有效,闻泰科技随即提醒投资者风险未消。中方早已看穿这套“部分妥协换空间”的把戏,明确要求荷方撤销行政令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欧盟这套“话术软化、政策强硬”的组合拳,本质是既想保住对华经贸利益,又想减少依赖施压中国。可合作的基础是相互尊重,不是单方面的算计。一边要中国的稀土、芯片支持,一边搞5G限制、技术壁垒,这样的“双重标准”怎能建立互信?中方务实看行动,欧盟若真有合作诚意,不如少点套路,多点真心,毕竟单边算计换不来长久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