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疑问为什么日本的水产品自己不吃非要卖到中国?项立刚认为日本本身也不是一个物

洞察观史 2025-11-21 18:46:59

项立刚疑问为什么日本的水产品自己不吃非要卖到中国?项立刚认为日本本身也不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人口也不少,也好吃水产品,为什么日本人捕捞的水产品不留在日本国内自己吃,可以提高一下日本人的营养水平,而不是只吃半个黄瓜就说饱了,非要卖到中国来呢!   这话听着好像有道理,其实是没摸清日本渔业的门道。日本人并非全然不食本国水产品,而是有所甄选。优质价昂者多留于国内,倾销至我国市场的,大多为中低端品类,如此行径,令人咋舌。   2024年日本水产厅发布的产销报告里提过,他们国内消费的水产品里,高端品类比如金枪鱼、真鲷这些占比超过六成,而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扇贝、秋刀鱼这些产量大、价格相对亲民的品种。   咱打个比方,这就像农民种的菜,好的挑去菜市场卖高价,次一点的拿去做腌菜外销,不是不想自己吃好的,是得靠外销普通品类赚钱啊。   日本渔业早就形成了“高端内销、中端外销、低端加工”的模式。2023年的数据显示,日本水产品出口额里,中国市场占了三成多,要是不卖给咱们,不少渔村就得喝西北风。   说日本人“只吃半个黄瓜就饱”纯属玩笑话,人家那是饮食结构不一样。日本定食讲究营养均衡,分量看着小,蛋白质、维生素一样不少,真论海鲜摄入量,日本人年均能吃到60公斤,比咱们还多10公斤。   更为关键的是,日本渔业实则早已对出口形成高度依赖。1995年之后日本国内水产品消费量就开始下降,年轻人更爱吃快餐,海鲜需求减少,要是不出口,大量海鲜就得烂在码头。   咱们再换个角度看,不是日本非要卖,是咱们有需求。国内消费者对海鲜青睐有加。像北海道扇贝这类品种,国内产量有限,而日本所产的在口感上别具特色,契合消费者需求,因此在市场上拥有一定份额。   而且这买卖是双向的,别光看见日本卖海鲜到中国,咱们卖到日本的农产品更多。2024年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咱们出口日本的大葱、生姜占了他们国内市场的四成,他们吃的天妇罗里,不少葱就是咱们产的。   你要是去日本旅游就知道,当地超市里的进口海鲜也不少,有从挪威来的三文鱼,还有从泰国来的虾,人家也不是只吃自己产的。贸易这事儿,本来就是互通有无,谁也不傻。   有人可能会问,那他们就不能把高端海鲜降价自己吃吗?还真不行,日本渔业成本高,要是高端海鲜不卖高价,渔民连成本都收不回来。2023年福岛县的渔民就说过,一条顶级金枪鱼在国内卖能赚三万,要是降价卖,赚的钱还不够油钱。   咱再说说营养水平的事儿,日本人平均寿命连续多年排世界第一,海鲜摄入功不可没。他们并非缺乏营养,而是对各类海鲜进行了合理规划与区分。一部分用于售卖盈利,一部分留作自用,如此一来,既能收获财富,又能满足自身饮食之需,两不误矣。     追本溯源,此事实则是市场规律在悄然发力。并非一方“非要”兜售于另一方,一切皆为供需精准匹配后水到渠成之果,遵循着经济运行的内在法则。日本凭借出口中低端海鲜获利,以维系其渔业发展;我国则通过进口来满足多样化需求。双方各取所需,本是互利共赢之良态。   那些看似想不通的贸易问题,往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上一靠就明白了。别被表面的调侃带偏,理性看看背后的经济逻辑,才能把事儿看明白。   贸易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或索取,而是你有我需的互补。不管是日本的海鲜还是中国的蔬菜,能跨洋来到餐桌,本质上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全球化的真实模样。 信息来源: 新华社——2025年11月20日 外交部: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 今日头条——2025-11-20 项立刚个人账号

0 阅读:0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