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被围,志愿军喊话缴枪不杀,敌黑人连长挥舞着白旗投降,上面写着:148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打得正激烈的时候,1950年11月下旬,云山以南九龙江边上,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7团把美军第25师第24团一个黑人重机枪连给围住了。这个连队当时叫C连,属于美军最后几个按种族隔离编组的单位之一,全连148人里头,黑人士兵占了绝大部分,白人军官就那么几个,负责下命令。 美军当时还搞种族隔离,黑人士兵单独成连,补给总是最后发,御寒衣服少,弹药也不足,干的活却是最危险的冲在前头。美军高层为了让这些黑人士兵卖力打仗,老早就散布谣言,说志愿军抓到俘虏就怎么残忍,黑人士兵听了心里直发毛,士气本来就不高。第24团在朝鲜战场上表现一直差,撤退的时候丢盔弃甲是常事,这次被志愿军一追击,整个团被打散,这个C连退到洼地里就动弹不得了。 志愿军347团一营四连把他们围在低洼地,四周高地全控制住了。开始的时候,美军还想突围,组织了几次冲锋,都被打回去了。弹药快打光,粮食也没了,志愿军就转入政治攻势,用英语喊话,讲优待俘虏政策,缴枪就不杀。美军先派两个人举白旗出来试探,结果是诈降,志愿军上去接应的人中了埋伏,四班长董有和牺牲了,好几个战士挂彩,美军趁机一个排摸上来想抢高地。 志愿军马上反应过来,机枪手榴弹一起上,把那股敌人压回去了。美军飞机来了几架,在头顶转圈,但两军阵地太近,怕误伤自己人,转了几圈就飞走了。C连这下彻底没辙了,黑人士兵想起美军宣传的那些话,很多人不想再打了。白人军官还想强令继续抵抗,但黑人连长斯坦莱(也有人记成斯坦福)扛不住压力了,他举着一块白布,上面用炭笔写了个148,代表全连人数,带着副连长杜尔夫出来投降。 志愿军吸取教训,这次没急着上前,先让斯坦莱把枪交了,再让他喊话叫部下出来。黑人士兵一个接一个从洼地走出来,排好队,把武器堆在地上,几名白人军官夹在队伍里头,低着头不敢吱声。清点下来,115人被俘,33人已经在之前的交火中毙命。这是志愿军入朝作战头一次成建制俘虏美军一个整连,意义大得很,不光是数字上的歼敌,更直接打击了美军士气。 这事很快就传开了,志愿军总部彭德怀他们听了挺高兴,39军军长吴信泉回忆里提到这个148人的数字,师长汪洋也觉得这仗打得值。消息传到美国本土,黑人社团炸了锅,报纸杂志大肆报道,说美军种族歧视害得一个连整建制投降。美国国内本来就闹民权运动,这下更添一把火。第25师师长基恩少将后来向上级建议赶紧混编黑白士兵,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接手后也发现黑人部队问题太多,1951年下半年,美军开始逐步取消种族隔离编制,第24步兵团是最后一个被撤销的黑人团,士兵分散到其他单位去了。 那些被俘的黑人士兵送到志愿军后方俘管所,吃得饱穿得暖,不少人后来在回忆里说,比在美军自己部队待遇还好。停战后,他们随其他战俘一起遣返美国。白人军官那几个,责任跑不了,回去后日子不好过。这次投降直接暴露了美军内部矛盾,加速了他们军队改革的步伐。 整个第二次战役,西线志愿军把美第八集团军打得连滚带爬退到三八线以南,清川江一带全收回来了。这一个黑人连的投降,虽然只是战役里一个小插曲,但影响不小,它证明志愿军不光会打硬仗,还会用政治攻势瓦解敌人。美军从上到下都得承认,种族歧视这玩意儿在战场上就是拖后腿的祸害。仗打到这份上,美军再想“圣诞节回家”纯属做梦,战局彻底翻转过来了。 这事过去七十多年了,现在翻美军官方战史,也承认第24团在朝鲜表现糟糕,成建制放下武器这事儿成了他们历史上抹不掉的一页。志愿军这边,347团继续南下追击,第二次战役大获全胜,把敌人赶到三八线以南,为后面的作战奠定了基础。事实就是这么回事,一个连的投降,牵扯出美军那么大一堆问题,战场上啥事都能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