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说,青雀大了江山无忧,众臣:陛下吃错药了吗?公元643年某日,李世民高兴的

银柳探影 2025-11-21 20:57:04

李世民说,青雀大了江山无忧,众臣:陛下吃错药了吗?公元643年某日,李世民高兴的对亲近大臣说了这样一句话:朕的青雀长大,懂事了,朕百年后,江山无忧矣。面对高兴的帝王,众臣面面相觑,陛下吃错药了吗?至于吃没吃错药,《资治通鉴》中有记载:魏王泰有宠于上,而这段李世民趣闻,就和这七个字有关。 说起这事儿,得从魏王李泰这个人讲起。李泰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生的第四个儿子,小名青雀,生于武德三年,也就是620年。那时候李世民还是秦王,李泰从小就显出聪明劲儿,经史子集读得飞快,书法尤其是草隶写得一流,还特别爱收集书,府里藏书好几万卷,跟国家图书馆差不多。李世民对他宠得不行,史书上直接写“宠冠诸王”,意思就是所有皇子里面他最得宠。 别的皇子成年了都得去封地当官,李泰呢,特批留在长安不走,还给他单独开文学馆,让自己招人,杜正伦、褚遂良这些牛人早年都去过他那儿混。贞观十年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但人还在京城,雍州牧这些肥差也给他兼着。 体型胖,李世民还允许他乘小轿上朝,这待遇别人想都不敢想。贞观十二年,他搞了个《括地志》,五百多卷地理大书,李世民高兴得亲自写序,赏赐一大堆。朝臣好几次上书说宠得太过头了,容易出事,李世民嘴上答应,心里还是偏得厉害。李泰自己也知道这点,暗地里拉帮结派,府里宾客全是功臣子弟,势头一度盖过东宫。 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谋反的事爆出来了。承乾从小腿有毛病,心态越来越歪,加上李泰那边风头正劲,他觉得位置不保,就跟侯君集、汉王李元昌这些人勾搭上,想先下手为强。结果还没动手就漏了,李世民气得要死,直接废了承乾为庶人,流放到黔州。储位一下子空了,李泰看机会来了,天天进宫伺候,早请安晚问好,端茶递水那叫一个勤快。李世民本来就心情差,李泰这么一哄,慢慢就开心了。 有一次李泰哭着扑到李世民怀里,说今天才算真正当了陛下的儿子,像重生一样,我只有一个儿子,等我死了先杀了他,把位置传给晋王李治。李世民一听这个,乐坏了,当着近臣的面就叹气说青雀懂事了,我以后江山没忧了。这话传出去,殿里大臣全傻眼,心想陛下这是咋了,平时那么英明的人怎么信这个。 褚遂良第一个跳出来,直说陛下这话靠不住,谁会为了皇位杀自己亲生儿子啊,虎毒还不食子呢。要是真立了魏王,得先把晋王安置好,不然晋王活不了。李世民本来就经历过玄武门那摊子事,一听这个就醒过味来了。 李泰那边还不死心,私下找李治,说你跟李元昌关系那么好,他谋反死了,你不怕啊。李治这孩子老实,被吓得不轻,好几天吃不下饭,脸色发白。李世民一看不对劲,问出来是怎么回事,气得不行,觉得李泰这人心太狠,跟自己年轻时有点像,但不能让这种事再发生在儿子身上。直接召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人密谈,决定立晋王李治。 李治当时才十六岁,性格温和,没啥野心,长孙无忌是他舅舅,死挺立他。李世民下诏说立李治为太子,同时数落李泰结党营私,罢了一堆官,先贬东莱郡王,又改顺阳郡王,押到均州郧乡去,不准回京城。李泰那边府里瞬间没人了,哭得死去活来。 后来李世民自己解释过这事儿,说如果立李泰,等于告诉后人太子位可以靠经营抢来,以后藩王看太子不行就窥伺,两个都得废,乱套了。现在立李治,承乾和泰都能活着保全。这话说得挺实在,他就是怕重演玄武门,自己当年为了皇位干了那么多事,不想儿子们再互相残杀。贞观二十一年,又把李泰封回濮王,但还是留在郧乡不让回。李世民死后,李治上台,对这个哥哥还算不错,开府置官,吃的穿的都优待。永徽三年,李泰三十三岁就病死了,高宗辍朝追赠太尉雍州牧,谥恭,葬昭陵。李承乾早两年在黔州死了,才二十多岁,也追封王陪葬。李治当了三十多年皇帝,兄弟俩算保住了命,没出人命。 李世民那么牛的人,也会被儿子一句话哄得晕头转向,说出江山无忧这种话,大臣在旁边憋着笑不敢吱声。但细想也正常,人老了都想儿孙孝顺,李泰演得太像,结果露馅了。 那句杀子传弟听着感动,其实谁信啊,褚遂良一针见血点破,李世民立马清醒。说白了,李泰太急功近利,暴露了本性,李治那边低调躺赢,长孙无忌又死保,储位就这么定了。历史上这种夺嫡戏码多了去了,李世民自己就是赢家,知道里面水多深,才硬生生掐断了。李泰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也算自找的。

0 阅读:6

评论列表

尚能饭否

尚能饭否

1
2025-11-26 00:24

李泰是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但他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

猜你喜欢

银柳探影

银柳探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