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等来高市早苗的道歉,却等到一个来自老美的炸裂消息,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涉台法案,要与岛内“不设限交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事儿看上去像是突发新闻,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大戏,11月7号那天,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说了那些话,当时不少人还觉得这是日本政客的一时冲动。 中国外交系统迅速反击,驻大阪总领事薛剑措辞激烈,要求解释、撤回、道歉,一项都不能少,按照正常的外交逻辑,日本就算不低头,也得稍微缓和一下姿态。 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到了11月18号,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直接摊牌:不撤回、不道歉,政府全力支持高市的发言。 这硬气得有些不合常理,日本是个外交老手,深知在敏感问题上留余地的重要性,中方已经叫停了文旅项目、收紧了进口、中止了影视合作,这些实打实的措施摆在那里,东京方面不可能感受不到压力。 可他们偏偏选择死扛到底,甚至连象征性的缓和姿态都不做,这背后要是没人撑腰,打死也说不过去。 答案在同一天揭晓了,美国参议院无异议通过了《台湾保证实施法案》,注意这个“无异议”三个字,意思是参议院里没有一个人投反对票。 要知道美国两党为了预算吵架、为了移民政策撕破脸、为了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闹到国会停摆,可在这个议题上,他们像商量好了似的,一致举手通过。 这种跨党派的默契才是最可怕的,说明在华盛顿的政治精英眼里,打“台湾牌”已经成了国家战略共识,不是哪个总统想不想干的问题,而是整个机器都在往这个方向转。 这个法案不是临时起意,早在今年2月,众议院就提出了修订案,5月初以404比7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从提案到众议院通过,再到参议院全票放行,整个流程顺得像排练过无数遍。 法案里的条款更是直白得让人不寒而栗:把台湾当作“主要非北约盟友”对待,意味着军售可以常态化、武器技术可以升级;要求国务院定期检讨并解除美台交往限制,等于给以前那些偷偷摸摸的互动发了张通行证;还要推动台湾参与国际组织,鼓励高层官员互访。 这哪里是在维护什么模糊空间,分明就是把1979年以来的“非官方关系框架”直接撕了个粉碎。 时间线对上了,所有疑问就都有了答案,高市早苗11月7号说话,美国参议院11月18号通过法案,日本政府同一天拒绝道歉,这种节奏上的完美配合,绝不是巧合。 日本外务省那些人精,提前就知道华盛顿会出什么牌,他们吃准了只要跟着美国的步调走,就不怕没退路。 所以面对中方的一次次交涉,东京才敢摆出一副“你能拿我怎么样”的姿态,这不是日本在挑衅,而是美日在联手试探底线。 更讽刺的是,当中日两国外交系统激烈交锋的时候,华盛顿和台北正在形成另一条暗线,岛内行政机构对法案表示“欢迎”,称这是“重大外交进展”。 美台高层互动日益频繁,双边会议逐渐增加,而这个法案的通过,等于给所有动作披上了合法外衣,以前那些遮遮掩掩的小动作,现在可以堂而皇之地摆上台面了。 这场博弈最要命的地方,不是某个具体条款有多过分,而是它把本来可以灵活处理的外交问题,变成了死板的法律条文,以后不管白宫换谁坐,国务院换谁管,都得按这个剧本演下去。 灵活性没了,回旋余地也就没了,中美之间原本还有些模糊地带可以操作,现在这些空间正在被一点点挤压干净,当对话的耐心被一次次消磨殆尽,当外交的缓冲带被法律条文钉死,剩下的就只有硬碰硬了。 所以别再天真地以为这只是一次外交摩擦,从美国两党的高度一致,到日本的毫不退让,再到台湾地区的积极配合,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联动,他们不是在“切香肠”,而是直接把整根香肠端上了桌,逼着所有人表态。 当牌已经摊在明面上,当法律已经写进条文里,再去讨论谁对谁错已经没什么意义了,真正该思考的是,当外交的最后一点弹性都被抽走之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