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救护车变成观光车,医护人员无医德,医院道歉惹争议 深圳初冬的寒夜,本应是母婴安歇的静谧时刻,盛先生家中却上演着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产后仅16天的妻子突发大出血,面色惨白的模样让他瞬间崩溃,颤抖着拨通120的手指,攥着的是全家人的希望。 然而这份希望,却在救护车抵达前就蒙上阴影。接线后的司机多次表示无法定位小区具体位置,情急之下,盛先生不顾妻子虚弱的身体,咬牙将她从楼上抱下,一步步挪向小区门口。寒风吹透单薄的衣物,妻子微弱的呻吟和不断渗出的血迹,让每一步都沉重如铅。他以为抵达约定地点后,就能迎来专业高效的救援,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从头凉到脚。 救护车缓缓停下,医护人员不急不慢地从车上走下,动作散漫得仿佛只是日常巡查。更令人窒息的是,一名工作人员打开半扇车门后便驻足不动,即便看到盛先生抱着大出血的产妇艰难走来,也未曾上前搭手,更未主动敞开另一扇车门方便转运。全程没有紧急的指令,没有专业的应急处理,只有与生死时速格格不入的冷漠。 事后盛先生将这段视频公之于众,画面中医护人员的懈怠与产妇的危急形成刺眼对比。网友们怒不可遏:"救护车是生命通道,不是观光车!""面对产后大出血的产妇如此漠视,简直是拿人命当儿戏!"医护人员的本职是救死扶伤,紧急救援中每一秒都关乎生命安危,经验丰富的司机应熟悉路况,专业的医护更该时刻保持应急状态,可这场救援中的疏忽与散漫,无疑触碰了职业底线。 当晚涉事医院领导虽登门道歉,但公众的质疑并未平息。救护车作为特殊车辆,闯红灯的特权背后,承载的是社会对生命至上的期许。无论是司机的路线不熟,还是医护的应急迟缓,暴露的都是责任意识的缺失。希望这场风波能敲响警钟,让每一位急救从业者牢记使命,用专业与敬畏守护好这条不可辜负的生命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