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音同字不同”导致的笑话? 图不放了。------------------------------------ 唐朝优伶谐星李可及,有一个名场面。 话说唐懿宗生日宴,和尚道士刚讲完经,李可及穿儒生服跳上台,拍着胸脯说要搞“三教论衡”。 台下有人故意找茬:“既然通三教,那释迦如来是啥人?”李可及眼皮都不抬:“女人。”那人惊得茶杯都抖了:“咋可能?”李可及慢悠悠道:“《金刚经》说‘敷座而坐’——要不是女的,为啥得等丈夫坐了,自己(唐朝妇女爱自称“儿”)才坐?” 那人不服,又问:“太上老君总该是男的吧?”答:“也是女人。”对方眼睛瞪得像铜铃:“凭啥?”李可及晃头晃脑:“《道德经》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要不是女的,怕啥怀孕啊?” 最后问:“孔子总没跑了吧?”李可及笑出褶子:“还是女人!”那人差点跳上台:“证据?”李可及指着《论语》念:“‘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要不是女的,为啥等着嫁人(故意把‘贾gǔ’念成‘贾jiǎ’)?” 结果,唐懿宗很开心,赏赐了他很多东西。第二天,还给他封了环卫部门的员外官职。 (注:李可及用谐音梗玩了三教经典的文字游戏——把“敷座而坐”曲解成“夫坐儿坐”、“有身”解解为“有娠”、“待贾”谐音“待嫁”,逗得皇帝龙颜大悦~) 【典故原文出处】:转引自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一、上古至五代之戏剧》(第12页) 高彦休《唐阙史》(卷下): “咸通中,优人李可及者,滑稽谐戏,独出辈流。虽不能托讽匡正,然智巧敏捷,亦不可多得。尝因延庆节,缁黄讲论毕,次及倡优为戏,可及乃儒服险巾,褒衣博带,摄齐以升讲座,自称三教《论衡》。其隅坐者问曰:‘既言博通三教,释迦如来是何人?’对曰:‘是妇人。’问者惊曰:‘何也?’对曰:‘《金刚经》云:敷座而坐。或非妇人,何烦夫坐,然后儿坐也。’上为之启齿。又问曰:‘太上老君何人也?’对曰:‘亦妇人也。’问者益所不喻。乃曰:‘《道德经》云: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倘非妇人,何患乎有娠乎?’上大悦。又问:‘文宣王何人也?’对曰:‘妇人也。’问者曰:‘何以知之?’对曰:‘《论语》云: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向非妇人,待嫁奚为?’上意极欢,宠锡甚厚。翌日,授环卫之员外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