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泽连斯基憋了四年,终于说出大实话——乌克兰现在只有两条路:要么丢尊严妥协,要么失去所谓的“合作伙伴”。这话里的弦外之音,谁都懂他指的是谁。 这话满是无奈。四年战事让乌克兰处境艰难。所谓“合作伙伴”的援助多附带条件,如今乌克兰面临的援助态势,已不如初期积极。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曾提出将与普京直接谈判。还提及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极低。泽连斯基政府对此表达过担忧,此前构建的盟友协作态势出现变化。 西方对乌援助规模已不及初期。美国国会曾通过610亿美元援乌法案,后续追加拨款进程受阻。欧洲多国援助节奏有所放缓。 德国宣布追加1.5亿欧元援乌资金,计划明年援助总额超115亿欧元。部分援助资金将用于采购美制武器,乌克兰后续接收需按相关流程推进。 欧盟近期推进2026至2027年对乌援助计划,拟提供1350亿欧元支持。当前已累计提供超1600亿欧元军事与财政援助,部分资金需通过举债或动用俄冻结资产筹集。 2024年8月,乌克兰军队曾在库尔斯克方向开展军事行动,试图构建缓冲区。后因俄军反击撤离,此次行动后,乌克兰前线兵员及弹药补给压力显现。 顿涅茨克州巴赫穆特周边城镇的守军曾透露,部分时段炮弹补给量仅为日常需求的三分之一。反攻推进受阻,当地民众因战事被迫转移,生活面临诸多不便。 四年战事中,乌克兰多个城镇控制权发生变更,包括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等。2024年乌军从阿夫杰耶夫卡撤离,战线变化让当地民众生活受严重影响。 西方曾表态将“持续支持乌克兰”,如今相关表述已有所调整。瑞士和平峰会上各方聚焦停火原则,未提及具体援助额度。 乌克兰多个地区因战事遭受严重破坏。非前线区域也频繁响起空袭警报,商店、工厂需依赖发电机维持运转,停电已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明确拒绝进一步对乌提供资金。瑞典等北欧国家则抱怨援助负担不均,认为部分国家贡献不足。 泽连斯基政府的决策始终面临外部压力。西方对乌支持与牵制并存,乌克兰在战事中付出了领土受损、民众流离的沉重代价。这种合作关系的不对等性已引发关注。 国家尊严值得珍视,民众的生命安全与和平生活同样重要。通过谈判实现停火,或许是缓解当前困境的可行路径,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