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夺了侄儿朱允炆皇位后,第一时间送给道衍和尚10位

熹然说历史 2025-11-25 02:40:13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夺了侄儿朱允炆皇位后,第一时间送给道衍和尚10位美人,结果被和尚原封不动地退还回来,朱棣又送去黄金万两,又被送还回来。不过在和尚圆寂时,他却向朱棣提出:臣只想跟陛下要一人! 一位和尚能让皇帝连番送美女黄金都被拒绝,临终前的一句话却让雄才大略的朱棣立刻点头应允,这个人就是明朝历史上最神秘的”黑衣宰相”道衍。从助朱棣夺得天下到功成身退,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传奇色彩,那么他临终前究竟要的是谁? 建文四年朱棣成功夺取皇位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重赏助他成就大业的道衍和尚。这位法名道衍、俗名姚广孝的奇僧,从14岁出家开始就注定不走寻常路。当年他游嵩山遇相士袁珙,袁珙见其”目三角,形如病虎”,断言”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姚广孝不怒反喜。马皇后逝世时,姚广孝奉命诵经超度,与朱棣一见如故,悄声低语”若王爷用我,我送你顶白帽子”,王字加一白,岂非皇帝? 建文帝即位后实行削藩之策,周王、湘王、代王、齐王、岷王相继获罪,朱棣感到危机。姚广孝密劝朱棣起兵,朱棣担心”百姓都支持朝廷”,姚广孝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靖难之役中,姚广孝在燕王府后苑训练兵马,修建地穴制造军器,用饲养的鹅鸭掩盖声音。在朝廷严加监视的情况下,姚广孝命人买来大批鹅鸭养在燕王府邸,让这些鹅鸭整天叫唤,练兵和铸造兵器的声音完全淹没在鹅鸭鸣叫声中。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终于成功登基。作为靖难第一功臣的姚广孝,朱棣自然要好好封赏。朱棣恢复了道衍的俗姓,赐名广孝,目的是要道衍还俗为官,享受荣华富贵。史书说,朱棣命姚广孝蓄发,姚广孝不肯。朱棣又赐予他豪宅和美女,也被他退回去了。朱棣曾劝姚广孝蓄发还俗,想给他加官封赏,姚广孝拒绝了朱棣的美意。他把一切钱财物质的东西看为身外之物,对朱棣赏赐的豪宅、美女一律摇头回绝。 太子少师是当时文臣的最高秩,明成祖和姚广孝谈话,从来不叫他的名字,而称他为少师。姚广孝仅接受了太子少师的官职,“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这位黑衣宰相穿着朝服上朝议事,退朝后依然换回僧袍,继续住在庙里。 姚广孝还担任监修、主持重修《明太祖实录》,并与解缙等人修纂《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珍贵的古代文献,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前后有两三千人参加了这一浩大的工程,总共用了六年时间,共有22937卷,11095册,字数达三亿七千万。 姚广孝到苏湖赈灾时,曾到长洲见姐姐,姐姐却闭门不见,便又拜访故友王宾。王宾也不肯相见,只是让人传话道”和尚误矣,和尚误矣”。这种众叛亲离的滋味让这位功臣开始反思。姚广孝晚年著有《道余录》,诋毁以往的儒者,知道这本书的人都开始轻视他。 1418年永乐十六年,姚广孝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病重不能上朝,仍然在庆寿寺居住。明成祖驾车临视,相谈甚欢,并赐金唾壶。姚广孝说道:“僧人溥洽被关在牢里已经很久了,希望能赦免他。”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当初,成祖进入南京,有人说建文帝装成僧人逃走了,溥洽知道这件事,皇上便以他事为由禁锢溥洽,溥洽被下狱已有十余年。 溥洽是元末明初高僧,曾任建文帝的主录僧,以德高望重著称。朱棣攻下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有传言朱允炆在溥洽帮助下削发为僧,逃离皇宫。朱棣下令囚禁溥洽,在地下监狱中一关就是16年。对于建文帝的”失踪”,朱棣怀疑和溥洽脱不了关系。怀疑是他把建文帝藏起来了,还帮助建文帝化装成僧人逃离。 直到这时,成祖答应了姚广孝的请求,马上下令将他放出来。姚广孝叩首拜谢。这不仅因为姚广孝与溥洽同是出家人的缘故,而是希望通过这件事,给成祖在处理与建文帝及其诸臣的关系上作一个暗示,不让成祖滥杀无辜。姚广孝顿首感谢,之后不久去世。 朱棣为他废朝两天,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还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洪熙元年三月二十日为姚广孝去世七周年纪念日,朱高炽亲自撰写祭文,遣其嗣子姚继致祭,并特命将姚广孝配享明太宗庙庭。配享庙庭中,十六位功勋皆为出生入死的武臣。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之次者,仅有姚广孝一人。 这个拒绝美女和黄金的和尚,临终前只为一个被关押十六年的同门僧人求情,可见其内心的慈悲与救赎。姚广孝的一生,从少年出家到黑衣宰相,从谋划靖难到临终施恩,他始终保持着僧人的本色。那个临终前的请求,或许正是这位传奇人物对自己一生功过的最后交代。 这位传奇的黑衣宰相,助朱棣夺得天下却拒绝荣华,临终前的最后请求竟是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僧人。你觉得姚广孝这样的选择是真正的慈悲,还是政治家的最后一步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这位”妖僧”的看法。

0 阅读:33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