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日本自卫队前航空幕僚长田母神俊雄在社交平台发文叫嚣:“日中之间像这

小奇科普档案 2025-11-25 11:17:19

11月24日,日本自卫队前航空幕僚长田母神俊雄在社交平台发文叫嚣:“日中之间像这次出现外交问题时,即便国家遭受损失,我国总是优先想要解决问题。 认为若采取强硬措施,只会让问题更大。真是愚蠢至极。”“遇到问题应该把它视为机会,哪怕前进一两步,也要思考如何扩大国家利益。 日本政府及外务省相关人员全都生病了,正被'问题回避症候群'这种病所侵袭。”“大人式冷静的应对,难道不是使得历史认识、钓鱼台问题、中国渔船冲突事件等,都让日本陷入不利立场吗?” 田母神俊雄过去就不是什么低调人物,他曾因发表歪曲侵略历史的言论被日本防卫省解职,如今又跳出来对日本政府“太软弱”进行指责,实在是让人觉得似曾相识。 这种“谁都不够强硬,只有我最清醒”的姿态,听起来倒像是一种政治自嗨。他指责日本政府“回避问题”,但其实真正回避理性和现实的人,恰恰是他自己那一派人。 中日之间的确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摩擦,但以挑衅和对抗为手段,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只会把两国关系推向更危险的边缘。 尤其是在当前中日关系本就因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表态而降温的背景下,田母神这番话等于是在火上浇油。高市早苗此前对台湾问题的言论明显踩线。 已经引发中方的严正交涉和反制,而田母神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大放厥词,显然不是为了缓解局势,而是试图借机推动日本进一步右转。 这种思路在日本国内也不是主流,更多是那些极右翼势力在舆论场上的噪音,却因为网络传播而被放大。问题是,这种言论一旦被拿来当成政策参考,那后果就不是“说说而已”这么简单。 其实日本政府近年来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对中国强硬了一些,但整体上还是保持着基本的外交理性。这种“冷静应对”的策略,是为了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田母神口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本身就是日本战后最敏感的话题之一,如果真要照他那样“强硬”到底,那无异于公然否定战后国际秩序。 更不用说钓鱼岛问题,中国立场一贯明确,历史和法理依据清晰,而日本方面则长期持有模糊态度。田母神鼓吹的“前进一步扩大国家利益”,听起来像是战略,其实就是挑衅。 而且他所谓的“机会”,在国际政治中往往是带着代价的。外交博弈不是打游戏,哪有什么“趁乱捡便宜”的好事。一旦失控,代价通常比想象中高得多。 日本经济近年本就处于低迷状态,对外关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贸易摩擦、投资减少甚至地区安全风险上升。 田母神显然是不了解这些基本常识,或者说他根本不在意普通老百姓的代价,只想着“国家利益”这顶大帽子能不能戴得更高一点。 说到底,这种言论的最大问题,是以“国家利益”之名,行“意识形态绑架”之实。他鼓吹的不是实用主义外交,而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的幻想,仿佛只要喊得够大声,现实就会自动让步。 但现实是,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密不可分,文化交流也早已深入人心,任何试图以对抗方式解决分歧的做法,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即便从日本自身利益出发,也没有任何理由去支持像田母神这样的人物。从历史角度看,日本右翼从没真正反思过侵略历史,反而试图通过“强硬姿态”来掩盖那段不愿面对的过去。 田母神过去就曾为日本军国主义辩护,如今再度发声,说明这股思潮并未被清除,而是以新的形式继续在日本社会中潜伏。 特别是在一些政治人物借助民族主义情绪博取支持的背景下,这种声音有时候还真能影响舆论走向。所以,对这种言论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当作“嘴炮”忽略。 它反映出的,是日本社会一部分人对现实国际格局的误读,也是一种不愿承认自己失败历史的心理投射。 现在中日之间确实面临不少挑战,但挑战并不等于敌对,更不是非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在台湾、钓鱼岛、东海等敏感议题上,本就需要双方保持冷静和克制。 田母神之流想要把局势推入极端,是在拿整个地区的稳定做赌注。外交从来不是靠谁嗓门大、谁更“硬”就能赢,而是靠谁更理性、谁更清楚大局。田母神口中的“愚蠢”,或许才是真正明智的克制。 所以说,面对这种极端言论,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无需被带节奏。识破它的本质,才能更清楚地看清中日关系该往哪走。 挑衅不会带来利益,反而是理性和对话,才能让两国关系真正走出误区。

0 阅读:53
小奇科普档案

小奇科普档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