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20国联合发声:欧洲用团结划出红线,绝不纵容侵略的“和平” 。乌克兰的主权、自主选择盟友的权利以及追究侵略者责任,是欧洲不可逾越的红线。 这份凝聚全欧共识的立场文件,清晰传递出不容置疑的态度:任何为侵略者站台、以牺牲正义为代价的和平协议,欧洲绝不接受。 这场横跨欧洲大陆的团结行动,绝非一时冲动。俄乌冲突延宕近三年,战火带来的创伤早已越过乌克兰边境,深刻影响着每一个欧洲国家的日常。 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让德国工业企业举步维艰,波兰边境的难民潮考验着社会承受力,波罗的海三国更是日夜警惕着地缘安全风险。 欧洲人比谁都清楚,这场战争的结局将定格未来数十年的安全格局,直接关系全欧国家的核心生存利益,容不得半点含糊。 所谓和平,绝不能是“忍气吞声”的妥协,更不能是“饮鸩止渴”的苟安,必须建立在国际法的坚实基础上,必须让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与主权得到充分尊重,这样的和平才具备公平底色,才能拥有持久生命力。 “向侵略者让步换不来真正的和平”,这是历史反复验证的真理。二战初期的绥靖政策早已敲响警钟,纵容侵略的后果只会是战火蔓延、生灵涂炭。 欧洲20国的联合声明,正是对这一历史教训的深刻铭记。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引发的冲突,让欧洲重新认识到“安全不可分割”的真正含义,任何对侵略行为的默许,都可能成为下一场危机的导火索。 帝国时代早已尘封在历史长河中,那种凭借武力划分势力范围、肆意践踏他国主权的旧秩序,早已被国际社会所摒弃。 欧洲20国坚决表态,绝不承认俄罗斯任何超出其领土范围的“势力范围”或“安全利益”诉求,这背后是对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守,更是对霸权逻辑的直接否定。 当前国际社会出现的各类和谈呼声中,不乏要求乌克兰预先接受俄罗斯条件的声音,这样的提议本身就违背了和平的基本准则。 谈判的前提是平等尊重,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强加胁迫,乌克兰有权在不受压力的情况下,自主决定国家的未来走向,这一点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指手画脚。 安全保障的落实,是这场危机走向解决的关键所在。欧洲20国在声明中明确要求,必须为乌克兰提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安全承诺,这绝非多余的要求,而是基于现实风险的必要考量。 冲突持续至今,乌克兰的国土遭战火蹂躏,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民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部署必要的威慑力量,正是为了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侵略,让乌克兰不再面临被入侵的恐惧。 同时,任何对乌克兰军队规模或外交政策的无端设限,都是对其主权的变相侵犯,欧洲坚决反对这种看似“维稳”实则“弱权”的做法。 俄罗斯必须撤出所有被占领的乌克兰领土,这是恢复和平的前提,更是对国际法的基本遵循,配合国际机构调查战争罪行,则是让正义得到伸张、让受害者得到慰藉的必然要求。 乌克兰的主权完整、自主选择盟友的权利、追究侵略者责任,这三条被欧洲视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背后是深刻的战略考量与价值坚守。 欧洲此次空前团结的表态,也暗含着对当前国际格局的深层担忧。美俄近期关于会晤的传闻,让欧洲担心自身被排除在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外。 毕竟美国的28点停火方案与欧洲的立场存在明显差异,美方更倾向于务实妥协,甚至提议乌克兰割让部分领土。欧洲深知,一旦美俄达成牺牲乌克兰利益的协议,最终买单的将是欧洲的安全环境。 德国总理朔尔茨批评美国相关提议“极度自私”,法国总统马克龙积极推动多方会谈,都体现出欧洲希望掌握自身安全主导权的迫切愿望。20国联合声明,正是欧洲用团结的力量发出自己的声音,避免在大国博弈中被边缘化。 这场冲突让欧洲彻底明白,安全不能依赖他人,团结才是最坚实的盾牌。20个国家跨越意识形态与地缘利益的差异,形成一致立场,这份团结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所谓“奖励侵略者的和平协议”,本质上是对正义的亵渎,是对所有遭受战争苦难者的背叛,这样的协议即便达成,也只会埋下更大的冲突隐患。 欧洲不愿重蹈历史覆辙,更不愿生活在侵略威胁的阴影之下,这份声明既是对当前局势的明确表态,也是对未来国际秩序的郑重期许。 和平从来不是廉价的妥协,而是正义的胜利。欧洲20国的联合发声,为俄乌冲突的解决指明了正确方向:坚守国际法准则,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让正义得到伸张,让责任得到追究。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真正公平持久的和平,才能让欧洲乃至世界摆脱战争的阴霾。历史终将证明,任何侵略行为都无法得逞,任何违背正义的协议都注定短命,团结起来捍卫公平正义,才是通往和平的唯一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