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目前日本肆意挑衅中国红线的“中日关系”,但凡是打着什么“中日学校、中日医院、中日铁路、中日道路、中日旅游街、中日慈善机构”等等涉及“中日”两个字的任何组织、任何机构、任何团体,都应该积极顺应国家号召、国民民意。要立即更名,立即纠正,不能再让所谓的“中日友好”虚伪绑架中国人。 鉴于目前日本肆意挑衅中国红线的“中日关系”,但凡是打着什么“中日学校、中日医院、中日铁路、中日道路、中日旅游街、中日慈善机构”等等涉及“中日”两个字的任何组织、任何机构、任何团体,都应该积极顺应国家号召、国民民意。要立即更名,立即纠正,不能再让所谓的“中日友好”虚伪绑架中国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里公然说“台湾有事”就是日本的“存亡危机”,还暗示要动手介入,这可是头一回有日本领导人敢在正式场合说这话,完全是把台湾当成了自己的地盘,丝毫不把中国的核心利益放眼里。 中日关系本就如履薄冰,近年来日本一系列动作不断触碰中国底线。2025年11月7日,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高市早苗面对在野党质询,直接将台湾问题拉入日本安保框架。她称,如果台海出现武装冲突,如海上封锁,将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可据此行使集体自卫权。这番表态突破历届日本政府谨慎界限,前首相安倍晋三也仅在卸任后私下场合提及类似观点。高市早苗作为现任首相公然出口,等于将台湾视为日本安全缓冲,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外交部迅速回应,11月8日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日本干涉将付出代价。此后,中方连续16次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不满,日方却以“假设性表述”搪塞,未见道歉迹象。这种强硬姿态反映出日本右翼势力抬头,高市早苗上台后延续安倍路线,推动军力扩张。双边关系从“政冷经热”转向全面紧张,经济合作也受波及。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原计划在华举办的24场活动全部取消,包括研讨会和商务洽谈会,凸显民间互信崩塌。 更深层看,高市早苗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日本整体对华策略的一部分。靖国神社参拜计划进一步浇油。2025年12月26日,高市早苗很可能亲自前往,这座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场所,每次参拜都重燃亚洲受害国历史创伤。她过去12年11次参拜记录斑斑,2025年8月15日投降日当天仍现身神社,显示其对历史反省的缺失。中国外交部多次警告,此举破坏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等于公然否认侵略罪行。日方虽在秋季大祭时仅献祭品避险,但年底动作预示挑衅升级。 这些行为直接影响民众情绪。日本内阁府2024年外交舆论调查显示,对华亲近感仅14.7%,超七成日本人视中日关系负面。2025年民调进一步下滑,Z世代好感度虽较高,但整体反感源于历史教育和媒体引导。中国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广泛讨论,分享家族抗战故事,呼吁抵制日货。上海旅行社数据显示,日本线路退订率超六成,原本一年700万中国游客锐减,旅游街消费腰斩。机构挂“中日”牌子,已成民意痛点。 核污染水排海加剧对立,日本视海洋为自家后院,却罔顾全球健康。日本2025年已进行16轮排放,清华大学研究证实,水中放射性物质在鱼体中积累可达海水5000倍。中国海关检验12轮后,四成日本水产品超标,故全面暂停进口。日方仍我行我素,将人类福祉置于赌局。 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累计产生超150万吨处理水,2023年8月24日强行启动排海,2025年排放规模达5.46万吨,计划7次投放。国际原子能机构虽监督,但中国专家两次独立取样显示,氚、铯-137等核素浓度虽未异常,却强调长期风险不可忽视。海关总署2025年6月29日公告,曾有条件恢复37个道府县水产品进口,但11月19日再度全面暂停,理由是日方未履行监测承诺。 军事扩张更显野心。日本2025财年防卫预算8.7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连续12年增长,占GDP 2%。采购“战斧”导弹、改造“出云”号为轻航母、研发高超音速武器,远超“专守防卫”。冲绳嘉手纳基地F-35战机频繁起降,与美英澳联合演习南海,舰艇编队模拟封锁。9月日菲签防卫装备协定,提供巡逻舰;10月日澳研反舰导弹。这些动作构筑“印太包围网”,针对中国东海、南海权益。 这些挑衅下,“中日”机构招牌成众矢之的。表面合作办学、医疗、旅游,本为互利,却在信任缺失中暴露隐患。学校或淡化历史,医院潜在歧视,旅游街消费依赖中国客源。民意要求更名,顺应国家反制,护住民族尊严。 日本借“友好”赚资源,却踩红线。历史教训深刻,侵华战争家破人亡,先辈牺牲血染大地。今若纵容虚伪,等于自缚。机构主动摘牌,用新名重启,赢得信任。民调显示,民众反对虚伪合作,呼吁相互尊重。双边若真求和,日本须收回言论,停排核水,不干涉台湾。那时合作方可持续,否则“中日”招牌必成刺,拔除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