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动真格了,11月25日俄军发起大规模突袭,官方直接说这是回应乌方袭击俄境内民用设施,这次是真没留余地,火力直接拉满! 寒冷的冬夜被导弹划破,基辅上空交织着防空火网与爆炸的轰鸣。俄罗斯此次动用了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在内的多种远程精确武器,配合464架无人机,对乌克兰能源枢纽发动了数月来最复杂的协同打击。乌军雷达屏幕上一度出现486个攻击目标,这场蓄谋已久的“断电行动”显然经过精密策划。 居民楼浓烟滚滚,破碎的玻璃和扭曲的金属散落街头。一栋22层住宅楼被击中后,火焰从第四层直窜七层,救援人员冒着危险疏散行动不便的居民。基辅市七个区的供暖管道破裂,十万用户在严寒中颤抖,部分人不得不从排水管收集雨水维持生存。俄国防部毫不掩饰战略意图:摧毁为军工供电的能源设施,让冬天成为压垮民心的武器。 乌克兰的报复同样凌厉。近300架无人机扑向俄罗斯塔甘罗格,别里耶夫飞机制造厂浓烟腾空,一架极具实验价值的A-60机载激光飞机可能已化为废铁。新罗西斯克油库火光冲天,甚至S-400防空系统的发射器也遭精准打击。这种以牙还牙的对抗,将黑海沿岸变成了硝烟弥漫的角斗场。 和平进程在炮火中艰难前行。28点和平计划被删减为19点,涉及领土让步的敏感条款暂时搁置。欧洲领导人言辞谨慎,德国总理默茨强调“战争不可能结束”,却避谈领土完整的具体保障。俄罗斯果断拒绝修改后的方案,战场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 克里姆林宫的战术思维正在进化。“无人机消耗+导弹突防”的饱和攻击,结合小股部队渗透与战场遮断,展现出精细化作战模式。龙式火箭炮与反无人机霰弹枪投入实战,科技博弈已延伸至每个战术缝隙。 摩尔多瓦村庄的屋顶被坠毁无人机砸穿,罗马尼亚领空再遭侵犯。冲突外溢的涟漪正在扩散,而西方国家的援乌资金如同杯水车薪。83%的美国人希望政府坚守承诺,但政治现实往往与民意背道而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罗斯军事战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