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总爱看香港的报纸? 新加坡那位的话刚放出来,香港报纸直接开怼:咋不劝以色列原

欢歌牧野间 2025-11-26 20:24:33

为啥总爱看香港的报纸? 新加坡那位的话刚放出来,香港报纸直接开怼:咋不劝以色列原谅希特勒? 劝中国搁置历史就算了,还说日本“最可信”?网友补的那句更绝——“咋不劝以色列原谅希特勒”,这刀补得又准又狠。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大概没料到,他在“创新经济论坛”上关于中日关系的一席话,会激起如此汹涌的波澜。他轻描淡写地呼吁中国与日本“放下历史问题、往前看”,甚至提及东南亚国家支持日本在区域安全领域扮演更重要角色。这番看似“中立”的调停,在香港媒体看来,简直是颠倒了因果,模糊了大是大非的界限。 香港报纸的激烈反应并非空穴来风。黄循财的发言选择了一个极其敏感的时间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刚发表过涉台错误言论,公然挑战中国核心利益之后。这种无视“挑衅在先,反制在后”基本逻辑的劝和,无异于要求受害者大度原谅施暴者,自然点燃了公众的怒火。网友那句“咋不劝以色列原谅希特勒”的犀利类比,瞬间在社交平台刷屏,因为它精准地刺破了某些论调的双标本质:对某些伤痕要求永远铭记,对另一些血泪却可以轻飘飘地“向前看”。 历史记忆的权重,从来因国而异。中国在二战中承受了数千万同胞丧生的巨大民族伤痛,这份记忆深刻塑造了国家认同与对日政策的底层逻辑。而新加坡当年的遭遇更多是殖民宗主国的更替,其历史体验与中国有本质不同。这种差异或许能解释,为何黄循财会低估“搁置历史”这句话在中国民众听来的刺耳程度。 新加坡的外交向来以“大国平衡术”自居,但樟宜海军基地长期驻扎着美军的濒海战斗舰和P-8反潜巡逻机,这个事实让其中立宣称大打折扣。当安全上紧密依靠美国及其盟友,又期望在经贸上深度依赖中国时,其外交表态的平衡点本身就难以精准。此次风波显示,这种走钢丝的策略稍有不慎,就可能同时引发区域大国和本国舆论的反弹。 这已不是新加坡领导人第一次在涉华议题上引发争议。早在2019年,时任总理李显龙及其夫人何晶就多次对香港局势发表看法,强调香港必须“在中国、为中国发挥作用”,并指出香港的挑战在于找准自身在中国和世界中的角色。如今,黄循财的言论似乎预示着新加坡的外交姿态正在发生微妙的调整,可能更倾向于向美国阵营靠拢。 回溯历史,香港与新加坡的竞争与比较延续了百年,两者同为英国前殖民地、亚洲金融中心、华人社会,难免被放在同一赛道上。但从环保政策到防疫表现,从楼市负担到言论环境,这种比较往往充满张力。例如,当香港唯一的纸包饮品盒回收厂“喵坊”陷入困境时,新加坡政府火速邀请其迁往当地,被舆论解读为“别人当你是宝,自己人却当你是草”的典型竞争案例。 香港媒体,尤其是如《大公报》等传统爱国报纸,在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大义的问题上,其立场一向鲜明。它们或许在日常并不总是最受普通市民青睐的报纸,但在捍卫历史正义、回应外部不当言论时,其声音却显得格外有力,成为传递特定立场的重要渠道。这种鲜明的姿态,与新加坡方面试图“和稀泥”的表态形成了强烈对比。 黄循财的发言在新加坡国内也并非没有异议。批评者指出,新加坡自身作为一个重视历史记忆以塑造国家认同的多元种族国家,却在涉及他国历史伤痛时表现出敏感度缺失,这无疑是对其外交公信力的一种损耗。在原则性问题上追求表面的“息事宁人”,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欢歌牧野间

欢歌牧野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