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美军天价战机开工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确实已于近日公开宣布,美国已开始研制最新的F-47战斗机。不过,需要澄清的是,这架飞机目前尚未制造完成,而是处于刚开始投产的阶段。这款被命名为F-47的战机,是美军“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的核心,目标直指替换现役的F-22“猛禽”,维持其在空中的霸主地位。 尽管该项目早在今年3月就已敲定合同,但特朗普似乎乐此不疲地将其作为展示美国军工实力的重要窗口。就在11月中旬,他再次公开强调,美国空军已全面推进这款第六代战机的生产。令人瞩目的是,特朗普上台后不久,便在白宫椭圆办公室直接拍板,将这份价值超200亿美元的合同授予了波音公司,启动了工程制造开发阶段。这一决定让原本被看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意外出局,其股价当日应声下跌近6%,而波音则逆势上涨5%。 波音为何能笑到最后?答案或许藏在密苏里州那座耗资20亿美元、于2024年专门为F-47打造的新厂房里。对于近年来麻烦缠身的波音而言,这份合同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KC-46加油机延误、T-7A教练机问题频出,再加上民航领域737 MAX事故的持续影响,其军工业务亟待一剂强心针。如今,圣路易斯工厂已是一片忙碌景象,第一架F-47的机身部件正在加紧组装,钛合金框架的焊接与激光武器系统的集成测试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如此烧钱的项目,为何美国政府还执意加速推进?有分析认为,美国在六代机研发进度上已落后于中国。据悉,中国的J-36和J-50第六代原型机已于2024年试飞,这让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在西太平洋地区维持空中优势,美军对F-47寄予厚望,不仅要求其作战半径超1000海里、速度突破2马赫,更强调其隐身性能要远超F-35,并能指挥4到6架无人机僚机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空中狼群”。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充满挑战。每架F-47高达3亿美元的造价,是F-35的三倍,总成本预计将突破千亿,这让美国会预算委员会头疼不已,议员们在听证会上直言不讳地询问,为何不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成本更低的无人机项目。技术层面,变循环发动机的定型工作落后计划近两年,GE与普惠的竞争尚未有结果,这直接威胁到2028年的首飞计划。供应链的瓶颈同样不容忽视,钛材供应商的罢工、熟练劳动力的短缺,都让波音不得不紧急招募新人进行培训。 即便困难重重,美军仍在咬牙推进。2025财年,空军为F-47拨款27亿美元,未来五年总投入预计达196亿,国会还额外追加了4亿美元加速生产。特朗普政府更是雄心勃勃,计划在2026年新厂投产后将产能翻倍,力争在2030年代初让首批F-47中队服役。这架凝聚着美国军工复兴希望的战机,能否如期翱翔蓝天,真正撑起其“空中霸权”的梦想,恐怕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在通往六代机的赛道上,挑战与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