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态度发生急转弯?就在刚刚,日本外务省次官船越健裕会见了咱们的驻日本大使吴江浩,这大概率是日本态度转变的信号。 日本外务省次官船越健裕急着见咱们驻日大使吴江浩,这哪是什么突然的外交互动,分明是东京那边实在扛不住压力,装不下去硬撑的架子终于塌了一角,所谓的态度急转弯,说白了就是被中方的反制拳拳到肉,疼到不得不服软。 这事的根子还得算在高市早苗身上,这位一贯爱拿对华强硬刷存在感的首相,11月7日在国会直接喊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甚至暗示要动用集体自卫权,这可不是以往那种模棱两可的试探,而是明晃晃触碰一个中国原则的红线,连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里的承诺都当耳旁风了。 她大概以为喊几句狠话能讨好右翼、抱紧美国大腿,没想到中方根本不跟她废话,直接拉开了17天的连环反制,而且每一招都精准砸在日本的经济软肋上。 最先感受到疼的是日本的支柱产业,首当其冲的就是稀土和关键资源。日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早就不是秘密,2024年的数据显示,光是常规稀土的依赖度就有58%,更别说造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的中重稀土和镓锗,依赖度直接飙过90%。 中方一搁置日本企业的稀土进口许可,东京电子立马就扛不住了,利润硬生生跌了12%,丰田更惨,关键零部件断供导致库存告急,生产线都差点停摆。要知道日本半导体和汽车业占了GDP的近15%,这俩行业一哆嗦,整个日本经济都得跟着颤。 渔业那边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中日渔业谈判是年底的重头戏,日本渔民盼着靠这个打开中国市场,结果直接被取消了。 更狠的是,刚恢复没多久的日本水产品输华通道再次中断,要知道中国内地加香港占了日本海产品出口的42%,北海道的扇贝51.3%都靠对华出口,这下全砸手里了。 北海道有家水产公司老板愁得直叹气,说刚备的货全压在冷库里,这损失根本扛不住。2024年日本海参出口已经降了38%,现在更是雪上加霜,算上物流、加工这些上下游产业,一年损失得超过1100亿日元,渔民上街抗议的标语都直接写着“高市下台谢罪”。 旅游业的惨状更直观,中国游客可是日本旅游业的“金主”,2024年中国游客占日本入境游客的19%,消费却占了21.3%,相当于每5日元的入境消费就有1日元来自中国游客。 中方一发布赴日旅行提醒,国内旅行社全下架了日本线路,东日本国际旅行社70%的团队游都被取消,新咨询量跌了90%。 野村综合研究所算了笔账,要是中国游客减幅跟2012年钓鱼岛事件时一样,日本一年GDP得少0.36%,损失高达2.2万亿日元,那些靠游客吃饭的商场、免税店,现在店员比顾客还多。 更让日本难受的是,中方的反制不止在经济领域。原定的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直接推迟,青年互访、联合艺术节这些能带动文创产业出口的活动全停了;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被搁置,要知道这可是日本盼了好几年的事,原本想靠这个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现在彻底泡汤。 连中国留学生都开始犹豫,日本37%的留学生来自中国,地方高校本来就受少子化影响生源不足,要是留学生再减少,不少学校都得面临倒闭风险。 高市早苗一开始还嘴硬,说自己的言论“符合政府立场”,结果反制一来,内阁支持率蹭蹭往下掉,在野党天天在国会质询,企业界更是急得跳脚。日本经团联那些大企业老板私下里没少给政府施压,毕竟在华的两万多家日企都是直接受害者,日通物流这种早就靠中欧班列赚钱的企业,更是怕合作彻底黄了。 偏偏这时候特朗普跟高市通了个25分钟的电话,估计没给什么好脸色,毕竟美国自己都在对华关系上小心翼翼,可不想被日本拖下水。 就是在这堆烂摊子下,船越健裕才急急忙忙约见吴江浩,跟之前那种避而不谈错误言论的态度比,这次明显放低了姿态。其实日本心里门儿清,中日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真把关系搞僵了,受损的还是自己。之前喊得再凶,真到了经济挨打的时候,该低头还是得低头。 这场迟到的会面哪里是什么主动示好,不过是东京慌了神之后的无奈之举,毕竟再硬撑下去,那些嗷嗷叫的企业和抗议的民众,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高市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