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花44亿,拆掉中国设备,德国花165亿,拆掉中国设备,德国正在为拆除中国网络

史记越玉门 2025-11-27 11:21:36

英国花44亿,拆掉中国设备,德国花165亿,拆掉中国设备,德国正在为拆除中国网络设备而付出巨大代价,以前花了很长时间和很多钱,好不容易安装完成,却只能被批准拆除......   这两件事看着是两个国家的独立操作,其实背后藏着一脉相承的逻辑,最后买单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受损的也是当地的数字发展进程。   英国国家审计署早就算过账,光是拆除华为的5G设备就得出44亿英镑,这笔钱不是小数目,而且拆除工作一再延期,原本计划好的5G覆盖目标被打乱,不少地区至今还在使用慢节奏的4G网络。   更让人费解的是,英国用了中国设备这么多年,从来没出现过所谓的安全问题,所谓的“风险”只是没有任何实质证据的猜测,却让整个国家为此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德国的情况更棘手,165亿人民币的拆除成本只是开始,德国铁路的内部文件显示,光是更换铁路系统里的华为通信设备,就得额外掏出4亿欧元,还得承受5到6年的项目延期。   德国北部近800个火车无线电通信基站都要替换,这些设备从2015年就开始服务,保障着列车和控制中心的顺畅沟通,仓促拆除只会导致运营混乱。   德国的电信运营商早就怨声载道,沃达丰明确表示,更换天线后网络质量可能受影响长达一年,西班牙电信甚至在考虑向政府索赔更换成本。   要知道德国目前还有近六成电信设备来自中国,这些设备性价比高、性能稳定,是运营商当初精挑细选的结果,现在硬生生要换掉,换成更贵的爱立信、诺基亚设备,成本至少高出20%,网速还得打折扣。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其实很明确,欧盟委员会去年就宣布将华为、中兴排除在服务之外,要求成员国逐步移除相关设备,背后离不开美国的持续施压。   美国多年来一直炒作“中国科技威胁”,一边自己禁止华为设备,一边逼着盟友跟进,欧洲国家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后只能牺牲自身利益选择“站队”。   但这种决策根本不符合市场规律,中国企业在欧洲经营了20多年,华为在当地直接雇佣1.2万人,带动产业链创造20多万个工作岗位,中兴在东欧建设基站时还让当地工人工资涨了三成,这些实实在在的贡献不该被忽视。   更讽刺的是,欧盟一直标榜“市场自由”,却搞出这种“一刀切”的政治操作,完全把经贸问题政治化,自己打自己的脸。   这种拆除行为完全是非理性的,所谓的“安全风险”根本站不住脚。   华为早就把设备代码交给德国政府审计,还在布鲁塞尔建了网络安全中心接受全欧洲监督,这么多年没出现过任何安全漏洞,反而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实打实监听了全欧洲,连默克尔的手机都没放过,欧盟却从来没说要拆除美国设备,这双标玩得也太明显了。   欧洲国家这么做,最终只会陷入多输的局面,运营商利润本来就不到10%,要么推迟网络扩容,要么涨网费,最后都是老百姓买单。   5G部署至少要推迟3年,等其他国家都在推进6G的时候,欧洲还得为5G的落后补课。   更严重的是,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会让外资企业望而却步,谁还敢放心在欧洲投资。   技术合作本来就该基于互利共赢,掺杂政治私利只会自断臂膀,欧洲放弃的不仅是高性价比的设备,还有数字经济发展的宝贵时间。   全球科技发展的趋势是开放融合,不是封闭对抗,把正常的商业合作当成政治博弈的筹码,最终只会付出惨痛代价。你觉得欧洲国家这种“拆设备”的操作,最后能换来他们想要的“安全”吗?

0 阅读:0
史记越玉门

史记越玉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