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开始恐惧了,因为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好像润到印度了,他们去goodwill

承影简史 2025-11-27 21:52:50

美国华人开始恐惧了,因为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好像润到印度了,他们去goodwill捐东西,发现收东西的是印度人。去chase银行办业务,前台是印度人,甚至连他们公司发物品的都是印度人,这就是美国印度化,印度神仙化。 现在美国的服务行业、金融圈还有科技公司里,印度人的身影确实越来越多,皮尤研究中心都有数据说印度裔在这些行业特别活跃。 就拿 H-1B 工作签证来说,每年 70% 以上都给了印度人,咱们中国申请者才占 12% 左右,这差距一拉开,用不了几年,各行各业就能感觉到变化。 为啥印度人能在这些岗位上扎下根? 首先是美国企业太吃 “性价比” 这套了,印度来的劳动力大多愿意接受高工时还不嫌弃起薪低,加班不喊累,而且很多人早就通过印度的 IT 外包公司练熟了流程,进公司就能上手,企业自然愿意用。 你想啊,招个新人不用花时间培训,还能跟印度的总部远程配合,老板肯定乐意。 再加上印度人特别会抱团,公司里只要有一个印度裔高管,用不了多久就会拉来一堆同乡,内推、升职都先想着自己人,慢慢就形成了 “圈子效应”。 反观咱们华人,大多还是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技术上可能不差,但在职场里不懂抱团抢资源,往往干了最多的活,却爬不到管理层。 硅谷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谷歌、微软这些大公司的 CEO 全是印度人,OpenAI 的 CTO 也是印度裔,可华人明明在技术一线占了不少比例,却很难坐到核心位置。 有华人工程师就说,开会的时候自己还得等翻译,印度同事已经在主导项目了,这种落差谁碰到不窝火? 更让华人焦虑的是裁员潮里的遭遇,不少人被 “优化” 后,替补上来的全是印度外包团队,不光岗位没了,连自己以前负责的项目话语权也丢了。 这可不是某家公司的事儿,而是整个行业的趋势,就像 IBM,之前还被曝派美国员工去印度培训继任者,等印度员工学会了,本土的中层就被裁掉,印度分公司反而越做越大,这操作能不让人觉得憋屈吗? 再说说人口分布的变化,现在印度裔已经成了美国最大的亚裔群体,总人口超过 516 万,光加州就有 81 万。 得州有个叫弗里斯科的城市更夸张,印度裔占比从 2000 年的 2.5% 飙到现在的 32%,公立学校里 72% 的优秀毕业生都是印度裔,连印度语选修课都比西班牙语火。 硅谷所在的圣克拉拉县,印度裔工程师密度是全美平均水平的 5 倍,谷歌、苹果这些公司里印度裔员工占比都超 35%,生活在这些地方,出门碰到印度人太正常了。 不过说 “美国印度化” 确实过了,印度裔总共才占美国人口 1.54%,跟白人、黑人比还差得远。 但架不住他们集中在大家常接触的岗位上,服务行业、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全是高频接触的场景,自然会让人产生 “到处都是印度人” 的错觉。 而且印度裔家庭收入中位数能到 12.8 万美元,是白人家庭的两倍,经济地位上去了,在社区里的存在感就更强,超市里咖喱粉变多,公交站出现印地语广告牌,这些细节都在强化这种 “文化冲击”。 还有个关键原因是印度的人才输送体系太成熟了,每年 33 万印度留学生来美国,7 成多都选 STEM 专业,毕业后直接通过实习签证留美。 硅谷工程师年薪 15 万美元,是印度本土的 5 到 10 倍,这么大的薪资差距,谁不想来拼一把?有些人还会走 “加拿大跳板”,先拿加拿大永居,再借美加协议进美国,门路多得很。 这种趋势下,不少华人开始重新琢磨 “美国梦” 了,以前一门心思想留在美国,现在国内 AI 产业起来了,芯片政策也给劲,人才引进的力度特别大,越来越多技术骨干选择回国。 有个从 Meta 离开的华人架构师就说,不是被裁的,但清楚下一轮肯定轮到自己,与其在这耗着,不如回家找机会。这哪是自愿离开,分明是现实逼出来的清醒。 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说印度人全是靠抱团抢岗位也不公平,他们确实在不少领域做得出色,《财富》500 强里超 10% 的 CEO 都是印度裔,这能力没法否认。 但职场里搞 “种姓制度”、裁员时冷血无情这些操作,也确实让人心烦。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竞争本质上是中美印三国人才的比拼,美国靠平台吸人,印度靠数量和适配性输出,咱们中国靠政策回吸人才,这是大趋势。 总结下来就是,华人碰到的那些场景全是真的,印度裔在美发展得快也是事实,这种 “被包围” 的焦虑很真实,但 “美国印度化” 确实夸张了。 只是在这场职场重构里,华人要是还守着 “单打独斗” 的老思路,怕是只会越来越被动,要么回国抓新机会,要么得学着抱团争取资源,不然这种 “润到印度” 的错位感只会更强烈。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