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越南网民发帖感慨:原以为高市那番话只会点燃中国本土网友的怒火,没想到“翻旧账

勇敢精灵 2025-11-28 15:56:51

一位越南网民发帖感慨:原以为高市那番话只会点燃中国本土网友的怒火,没想到“翻旧账”的竟是一整片东南亚华人圈——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但凡有华裔的地方,口径出奇一致:总算等到算总账的这一天。 泛黄的战地日记里,老兵陈德明曾写下:“1943年的冬天,扬子江上漂浮的同胞尸身,像折断的芦苇顺流而下。” 这不是故事,是刻在DNA里的集体记忆。十四年烽火,三千五百万生命化为焦土上的青烟;从北平故宫的青铜器到南京夫子庙的玉器,被日军贴上封条的文物装满了两百多艘运输船,如今仍有超过十万件流落在东京的博物馆里。 难道一句轻飘飘的“道歉”就能抹平这一切? 当年浙江义乌的铁匠王阿桂,放下打铁的锤子参军时,家里存着够吃三年的口粮。他在家书里告诉儿子:“爹不是活不下去,是不想你将来跪着过活。” 新四军纪念馆的玻璃柜里,还陈列着他那把磨得发亮的大刀,刀刃缺口处凝结着暗红色的锈迹——那是砍向侵略者时留下的痕迹。 如今,某些日本政客在国会大厦里高谈“向前看”,却对靖国神社里供奉的战犯牌位视而不见;他们谈论“友好合作”,却在教科书里删改“南京大屠杀”的记载,将侵略美化为“解放”。 这种毫无反省的姿态,像一根刺,扎在所有受害国人民的心里。 菲律宾华裔商人林文雄的祖父,1942年在马尼拉的仓库里被日军枪杀,留下的账本上还记着“欠张家米三斗”。林文雄说:“我爷爷没读过书,但他教我,账可以欠,血不能忘。” 马来西亚槟城的华人社团,每年都会组织青少年参观战争纪念馆,墙上的照片里,年幼的孩子抱着死去的母亲,眼神空洞——那是1945年的槟城大屠杀。 印尼雅加达的孔庙里,一块石碑刻着“勿忘甲午,更记戊寅”,香火缭绕中,华裔老人带着孙辈鞠躬,低声讲述祖辈如何在战火中逃亡。 这些散落的记忆碎片,拼凑出同一个答案:历史不是书本上的文字,是祖辈用生命写就的警示。 当有人说“都过去了,该忘了”,他们忘了,长江里的尸身尚未安息;当有人说“要宽容”,他们忘了,宽容的前提是忏悔,不是遗忘。 记住那些倒在战场上的先辈,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是为了让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不再被轻易践踏。 记住那些被抢走的文物,不是为了讨还,是为了让文明的尊严,不再被强权剥夺。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但越是强大,越要记得:我们的和平,是先辈用鲜血铺就的;我们的尊严,是用实力捍卫的。 这,或许就是东南亚华人圈集体“翻旧账”的真正原因——不是要算经济账,是要算良心账;不是要纠缠过去,是要守护未来。 当高市之流在电视上信口雌黄时,他们是否想过,那些被侵略国家的人民,那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从未忘记;他们是否知道,有些账,永远也算不清,却永远不能忘。 因为,忘记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

0 阅读:1
勇敢精灵

勇敢精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