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 荷兰今天宣布了 10月22日,荷兰大臣扬·安东尼·布鲁因确认,境内发现首例猴痘病毒“分支Ib”新变异株病例。 这个消息乍一看只是“又一个国家发现新病毒”,但仔细琢磨能发现不少值得警惕的地方。首先得明确一点,这次荷兰发现的可不是普通猴痘病例,而是“分支Ib”这个新变异株,更关键的是患者没有出过国,这意味着病毒已经在当地社区里悄无声息地传播了,这比境外输入的病例更让人揪心。 最该批判的是全球防疫体系里的“双重标准”问题。世卫组织8月刚解除了猴痘的全球紧急预警,可非洲疾控中心至今还维持着紧急状态,这种差异背后其实是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荷兰这样的欧洲国家早就有疫苗储备,即便之前说疫苗供应有限,也能优先保障高危人群接种,而猴痘发源地刚果(金)却连基本的监测和疫苗都跟不上,这才让“分支Ib”从2023年出现后一路扩散,最终形成跨洲传播链[__LINK_ICON]。病毒可不会看国家贫富,这种只盯着自家门口的防控思路,根本挡不住病毒变异扩散。 再说说这个新变异株本身,它确实有点“不一样”。和之前的毒株比,“分支Ib”多了呼吸道飞沫传播的途径,虽然实际传染性不如接触传播强,但这已经给防控加了难度。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荷兰的患者是男男性行为者,这和之前多国发现的病例特征一致,这类群体感染占比能达到67%[__LINK_ICON],可很多地方的防控宣传还停留在“避免接触野生动物”的老套说法上,没有针对性地给高风险群体提供防护指导,这其实是对公共卫生资源的浪费。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大家对“变异株”的认知误区。有人觉得只要病毒致死率没升高就不用怕,“分支Ib”致死率3%左右,确实不算特别高,但它的传播效率在悄悄变强,R0值已经升到1.8,而且潜伏期缩短到了5-7天[__LINK_ICON]。这意味着病毒能更快地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等发现病例时,可能已经有一堆密切接触者了。更麻烦的是,现在大多数人都没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基本没有抵抗力,这简直是给病毒传播开了“绿灯”。 荷兰这次的应对还算及时,把患者隔离了,也在追密切接触者,但这只是“亡羊补牢”。真正该做的是建立全球统一的监测网络,像追踪新冠变异株那样盯着猴痘的进化方向。现在17个实验室在研发新疫苗,可疫苗出来后怎么分配又是个问题。如果还是像之前那样,发达国家先囤货,发展中国家只能等,那“分支Ib”之后肯定还会有新的变异株冒出来。 普通人不用恐慌,毕竟90%的病例还是通过皮肤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染的,平时勤洗手、避免和疑似患者接触就好。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是出现发烧、淋巴结肿大再加上皮疹,这些都是猴痘的典型症状,得赶紧去医院,别拖着。 说到底,这次荷兰的病例就是个警告,提醒我们病毒还在进化,防疫不能有“歇口气”的想法。那些只算自家账、不顾全球防疫大局的做法,早晚会出问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痘苗病毒 新病毒变体 英国猴痘 猴痘病毒 猴痘病毒感染者 欧洲毒株 新加坡猴痘
新消息 荷兰今天宣布了 10月22日,荷兰大臣扬·安东尼·布鲁因确认,境内发
老炮儿
2025-10-23 08:27: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