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 年,慈禧狼狈逃窜至山西首富乔家,临行时,慈禧让乔家借她 10 万两,乔致庸扑通一声跪倒在地:“30 万都行,但您得留下一样东西。” 乔致庸细说要求,慈禧大笑:“这有何难?” 乔致庸要的不是官爵,不是封地,而是慈禧亲笔写的四个字。 1901 年慈禧回銮北京,行至山西时让李莲英送鎏金匾额给乔家 —— 这是对去年借银 30 万两的回馈,也是她掌权多年的行事风格。 自 1861 年辛酉政变后,慈禧已掌清朝实权 40 年,历经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却在 1900 年因八国联军被迫西逃。 逃亡队伍没带足够粮草,到山西时连御膳房都只能煮稀粥,慈禧望着空荡的粮袋,让李莲英去寻当地富商借银。 李莲英第一个想到乔致庸,此时乔家靠票号、茶庄已成山西首富,但面对清廷借款,谁都知道风险极大。 毕竟慈禧掌权期间虽稳住朝局,却也因战争负债累累,此前向商家借款多有去无回,没人愿做这 “亏本买卖”。 可乔致庸见到李莲英,听明来意后却扑通跪倒:“10 万两太少,臣愿献 30 万两,只求太后赐四个字。” 李莲英回禀时,慈禧正为军需发愁,听闻这话又惊又奇 —— 她掌权多年,见多了求官求地的,求字的还是头一个。 “这有何难?” 慈禧当即铺纸蘸墨,写下 “福种琅嬛”,笔力遒劲,尽显掌权者的气派,她没把这四字看得多贵重。 乔致庸拿到墨宝,当天就调齐 30 万两白银送进临时行宫,管家不解,他却说:“太后掌权 40 年,这字比官爵管用。” 那时山西兵匪横行,官府还常向富商摊派,乔家虽富却无政治靠山,有了慈禧御笔,就等于有了 “免扰金牌”。 果然,1901 年慈禧回銮后,不仅下旨表彰乔家,还命人将 “福种琅嬛” 制成鎏金匾额,派专人送到乔家大院。 有次北洋军溃兵想抢乔家,刚到门口看见匾额上的 “慈禧御笔” 四字,立马吓得掉头就走,连武器都忘了拿。 后来山西巡抚想向乔家摊派军饷,乔家管家抬出匾额,巡抚见了立马改口:“乔家是太后看重的人家,怎敢惊扰?” 慈禧掌权时虽多有争议,但她的御笔在地方上确实有威慑力,乔致庸靠这块匾,免了无数麻烦。 清廷户部也因此看中乔家信誉,将京沪线的公款汇兑业务交给乔家大德通票号,乔家生意一下扩展到全国。 乔致庸让各地分号都复制匾额悬挂,客户见了 “慈禧御笔”,都信得过乔家的实力,票号存款量翻倍。 1906 年乔致庸临终前,拉着子孙的手说:“这匾是太后所赠,更是咱乔家的信誉,守好它就守好了家业。” 1908 年慈禧病逝,她掌权 47 年的时代落幕,清朝也渐渐走向末路,可乔家的匾额还在护着家族。 即便后来时局动荡,乔家靠着匾额的威慑和诚信经营,仍平安度过了军阀混战的年代,比其他富商多撑了几十年。 如今乔家大院成了国家 5A 级景区,“福种琅嬛” 匾额挂在正厅最显眼处,导游每次都会讲慈禧与乔致庸的这段往事。 游客们看着匾额上清晰的字迹,既能想到慈禧掌权时的风云,也能感受到乔致庸在乱世中的经商智慧。 这块历经百年的匾额,早已不只是一件文物,更成了那段特殊历史的见证,静静诉说着商人与权力的微妙关联。 信息来源:搜狐新闻:慈禧逃亡时,借了乔家10万两,问:要何赏赐?乔家:要您写4个字——2025-09-25 1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