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3天,看到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给一个偏远小县城带来的出行质变! 我的老家在

幂幂看汽车 2024-02-09 14:19:50

回老家3天,看到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给一个偏远小县城带来的出行质变! 我的老家在湖北省黄冈市的一个小县城,也是鄂豫皖三省边境的腹地中心!小县城历史十分悠久,据说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文化底蕴也很丰厚,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我在老家生活了18年,随后的这些年平均每年也回家至少1次,也算是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发展变迁,特别是春节期间拜年出行工具的演变,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飞速发展! 从我孩童时代起直到现在,我们这边一直都有着十分浓厚的拜年习俗,从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人们穿上新衣服,带上礼物,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拜年的对象包括嫡亲亲属,也包括平时不曾走动的远房亲戚。 去到任何一个亲戚家里,顺序基本上都是:放鞭炮(至今我们这里的习俗依然如此,正月十五之前任何人第一次来家里都是一挂鞭炮给它热闹起来)、泡绿茶、嗑瓜子、吃糖果、聊天拉家常,甚至可能会摆上桌子扑克麻将搓上几把…… 由于数量比较庞大,所以出行工具就直接决定了拜年效率! ➽二三十年前,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当时,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拜年,大家都是骑着自行车。那时候的自行车可是家里的“宝贝”。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会提前把自行车擦拭得干干净净,准备好拜年的行头。 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拜年的时候,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去拜年,穿梭在乡间小道上,车把手和后座都是给各家亲戚的礼品,礼虽不重,但不会空手去任何一家,虽然辛苦,但那份喜悦和期待却是难以言表的。 ➽10几年前,摩托车和电瓶车逐渐取代了自行车,成为了拜年出行的新宠。每当春节来临,街头巷尾都能看到摩托车和电瓶车的身影。人们穿着新衣服,带着礼物,驾驶着摩托车和电瓶车,行驶在宽敞的马路上,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毕竟是大冬天,即便是戴着头盔也抵挡不住寒冷,而且,摩托车无法多人出行,多少也有些不便。 ➽几年前,随着国产车的飞速发展,汽车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们这十八线小县城的不少家庭也有了小汽车,家乡的道路越来越宽敞,交通越来越便利,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那个时候大多都是价格相对低廉的国产车。 ➽今年再回家乡,来来回回也在县城和下面的乡镇跑了好几趟,发现了几个明显的变化: ▶路上的车辆明显增多了,并且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大多都有一辆汽车; ▶车辆的价位有明显的提升,从几年前清一色的国产车,到现在国产车、合资车、豪华车都有; ▶新能源绿牌车有明显的增加,这其中,#比亚迪# 的新能源车的出镜率最高; ▶相比于比亚迪极高的出镜率而言,截至我写这篇推文之前没有看到蔚小理,倒是有看到过问界、特斯拉、五菱; ▶出现的新能源车之中,既有混动车,也有纯电动车,当然,大多数的绿牌车不是本地车,而是来自于武汉等国内其它大城市的新能源车; ▶我眼见的纯电动车之中有出现粤牌的特斯拉,这往返距离超过1000km,说明已经开始有人有信心开纯电动车跨省长途回家过年; ▶除了绿牌的家用车之外,我发现小县城的出租车也用上的比亚迪的新能源车; ▶除了绿牌的乘用车之外,县城的公交车也采用了绿色的电力驱动; ▶随手用地图搜索了一下充电桩布局,整个县城总共有十几个国家电网的充电站,少则两个快充桩,多则8个,都是60-120kW的,而且价格也不贵,0.73-1.43元/度浮动,离我家最近的一个是2.4km,比我想象的要近一些; 今天是大年三十,明天开始,家乡的人民就要开始遵循着几十年来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去走家串户,去挨家拜年,不同的是,现在的春节,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开上汽车,大家不再受制于时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被极大的缩短了,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带着亲朋好友,走亲访友,共度佳节。在短暂的假期里,我们也能够拜访更多的亲朋好友,传递新春的祝福。 而作为提升效率的载体,汽车不仅仅是出行的工具,也是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载体,更是家乡发展的见证!我也相信,这样的变化也一定发生在你的身边!【来自懂车帝车友圈】

0 阅读:0
幂幂看汽车

幂幂看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