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杀死拖延症?

隔热额心理 2024-09-28 12:31:23
· 我有个朋友刘老师,她在学校的教学能力强,受到领导重视,但一直没有晋升,因为论文迟迟不能动手 · 她心中非常清楚:晋升后自己的职业发展无疑会有更大的发展,但为什么她就没有动力写论文呢?她似乎在等一个时机,哪个时候她有了灵感,就能很快写好论文。问题是,她等这个灵感,已经3年了 · 刘老师的情况并不罕见。学生为作业拖延,打工人为PPT拖延,考试人为备考拖延……我们拖延的同时并没有享受到“无所事事”的快乐。相反,拖延症让我们错失了很多机会 · 让我们拖延的事情,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色: 🔹特别复杂,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解决; 🔹比较重大,万一做不好就会带来失败; 🔹为了做到完美主义,迟迟无法开始; · 拖延的本质,是恐惧焦虑带来的回避行为。这件事(无论是论文、项目PPT、考试备考等等),想起来会让人恐惧、烦躁,于是我们会下意识的选择回避,拖延由此产生 · 想要破解拖延,第一步是拥有正确认知:先有行动,才有动力 · 事情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乐趣的。边做边看到收获,从而进入正循环的。正如下面的方式,打破了拖延:行动一小步——有了动力——更多行动(反过来增强动力)——完成任务 · 有了这个认知调整之后,接下来就是调整行动的思路:把任务分解成小任务,不要一下子做太多事。这时候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 · 方法一: 把复杂的事情分解成小步骤,先做一个小步骤。这个步骤要足够小,足够简单。比如,写一个PPT,可以先把框架列出来 · 方法二: 把时间分解成一段一段,每次只做一点点。比如,备考的话,上午先看30分钟,下午再看30分钟,晚上再看30分钟,这样一天也看了1.5小时 · 随着行动的开始,你会越来越有动力。当你有了行动之后,别忘了给自己奖励。这算是第三步了。比如,休息15分钟。自我奖励是非常重要的,这会让行动变得有意思,并更愿意行动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开始,做出一点点,走出第一步,是解决拖延的重要开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