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狗一样巴结上司才能升职?"美籍华人罗玉凤多次在网上抱怨,她说,在中国,就算一

福星徠说事 2024-10-13 10:19:16

"像狗一样巴结上司才能升职?"美籍华人罗玉凤多次在网上抱怨,她说,在中国,就算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业绩再优秀,要是不会巴结上司,连升职加薪的机会也没有。   2008年罗玉凤的高调征婚,犹如一声惊雷,在平静的娱乐圈中炸开了锅。她的征婚启事中,对另一半的要求之高,令人咋舌。   "年龄在25-30岁,身高175CM以上,月收入2万元以上,有房有车,素质高,积极向上"。这样的条件,恐怕就连男明星都难以企及。   但凤姐的真实情况,却与她在征婚启事中的自我包装相去甚远。一个初中学历的农村女孩,凭借着夸大其词的条件,吸引了无数媒体的关注。   她明白,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要出名就必须制造话题,于是,借助媒体的采访机会,凤姐开启了疯狂的自我炒作模式。她抛出一个又一个惊人之语。   时而宣称自己月入十万,时而声称与某富豪传出绯闻。她用尽浑身解数,试图维持自己在公众视野中的存在感。   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一夜爆红并非难事,但真正难的是保持长红。罗玉凤似乎深谙此道,她的炒作手段日渐多样,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   人们看着她的新闻,或惊讶,或反感,但无疑,她再次成为了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罗玉凤的疯狂炒作,让她的名字迅速走红网络。她似乎找到了一条捷径,通过参加各类综艺节目,以出格的言行博取眼球。她的存在感,如同一颗螺丝钉,牢牢地钉在了观众的视野中。   在节目中,凤姐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她时而大放厥词,宣称自己是"凤姐",时而出言不逊,攻击其他嘉宾。   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负面教材"。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这一套,确实奏效了。   她开始频繁地蹭各路明星的热度,制造一个又一个的话题。不管是发表惊人言论,还是炮轰他人,她总能找到抢占头条的方法。   在这场全民狂欢中,罗玉凤俨然成为了全网最红的人物。她的微博粉丝量飙升,每条动态都能引来万人围观,她出现在各大卫视的节目中,她的一举一动,都能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罗玉凤的疯狂炒作,终究触碰到了社会的底线,她的言行越来越低俗,大肆宣扬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对社会价值观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她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了娱乐的范畴,上升到了道德和法律的高度,在节目中,凤姐肆无忌惮地抹黑国家形象,发表一些不当言论。   这样的行为,不仅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感,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终于,广电总局出手了。   他们严厉批评了罗玉凤的炒作行为,并明令禁止她出现在各类节目中。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她的当头棒喝,也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任何触碰道德和法律底线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2011年,罗玉凤独自一人前往美国,试图在这片梦想的土地上重新开始。她曾经以为,只要远离是非,远离争议,就可以重新开始。但现实,总是比想象中更加残酷。   在美国,凤姐为了获得绿卡,几乎不择手段。她曾经想方设法嫁给美国人,但最终,她的如意算盘,还是落了空。没有绿卡,意味着没有合法身份,没有工作权利。   生活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为了糊口,她不得不从事一些底层工作。曾经在镜头前光鲜亮丽的"凤姐",如今却沦落到了洗盘子、打杂的地步。   在异国他乡,罗玉凤尝尽了人情冷暖。她曾经想借助在国内的名气,在美国闯出一片天地。但她低估了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带来的困难。没有人脉,没有资源,她就像一叶孤舟,在茫茫大海中漂泊。   生活的磨难,让她看清了许多现实。曾经,她以为成名就意味着成功,但如今,她才明白,名利都是过眼云烟。在陌生的国度,她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没有人在乎她曾经的光环。   罗玉凤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她的成名之路,虽然充满了争议,但背后,却折射出了无数底层人的无奈。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那些出身贫寒的人,为了改变命运,不得不铤而走险。   在镜头前扮丑圈钱,对凤姐而言,也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她深知,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自己没有天使面孔,没有惊人才艺。   但她不甘心就此沉沦,她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的境遇。那些出格的言行,那些哗众取宠的举动,也许正是她内心挣扎的表现。   罗玉凤的成名史,也折射出了这个时代的一些乱象。在这个网红遍地的年代,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各种噱头和炒作。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在快餐文化的浸染下,渐渐模糊了界限。   媒体和公众,似乎都成了这场闹剧的帮凶,罗玉凤的炒作之路,正是看准了人性的这一弱点,才得以屡屡得逞。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但当成功变成了一种可以复制的套路时,它还能称之为成功吗?   (信息来源:央广网-凤姐接受美媒采访:我把美国人当作亲人 受到歧视)

0 阅读:49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