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0岁的竺可桢,向36岁陈允敏求婚被拒绝,竺可桢不甘心,准备来硬的。3天后,他约陈允敏爬山,见到面后,就抱着她一顿猛亲。 竺可桢的妻子去世后,他的人生仿佛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她是他生命中的伴侣,更是他的精神支柱。 当初,在他们共同的生活中,即便繁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让他疲惫不堪,但只要回到家,妻子温暖的笑容和热腾腾的饭菜总能让他感到无比幸福。 妻子走后,这一切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回忆。 一开始,竺可桢还强迫自己保持忙碌。他试图用工作填满生活的空白,白天在实验室和办公室里埋头苦干,晚上躲在书房翻阅资料,生怕让自己的思绪停下来。 当夜深人静时,空荡荡的家总会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往昔的时光。他常常坐在书房里,盯着妻子生前最喜欢的一盆兰花发呆,眼眶渐渐湿润。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生活也渐渐变得机械和麻木。 早晨起床,他习惯性地煮一碗稀饭,但往往吃不下一半就放下筷子;下班回家,他走在熟悉的小路上,看着街上热闹的烟火气,却倍感冷清。 后来经同事介绍,他认识了36岁的陈允敏。 初次见面时,陈允敏的温柔与端庄深深吸引了竺可桢,她谈吐得体,举止大方,眼神中透着一股温和的力量。竺可桢几乎一眼就认定,这就是自己想要携手共度余生的伴侣。 短暂几次见面后,竺可桢鼓起勇气向陈允敏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真诚和期待,甚至在言语中描绘了两人未来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景。 陈允敏却微微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却坚定地拒绝了他:“竺先生,我非常感激您的厚爱,但我不能接受。 您已经有四个孩子,我很难胜任这样的责任,也怕自己无法承担家庭的期待。这对您,对我来说,都可能是一种负担。” 竺可桢一时语塞,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知道陈允敏的拒绝是出于理智,而不是对他的反感。 几天后,竺可桢再次邀请陈允敏爬山。他希望通过这次单独的相处机会,再次向她表明心意。 爬山当天,竺可桢早早地等在约定地点。当陈允敏出现时,他上前主动接过她的随身物品,细心地为她整理攀登装备。 他们沿着山间小路前行,虽然空气中充满清新的草木香,但一路上两人都显得有些沉默。竺可桢似乎在酝酿着什么,而陈允敏则低头专注于脚下的路。 终于,在山顶的一处平坦石块上,竺可桢停了下来。 他转过身,注视着陈允敏,语气低沉却饱含深情地说道:“陈小姐,我知道您觉得我的家庭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但我想告诉您,无论您答不答应我,我都已经做出了决定,我会让我的孩子学会独立,不会让他们成为您的牵绊。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 陈允敏怔住了,她看到眼前的竺可桢,虽然已是年过半百,却依然有着一股少年的执着。 他的眼神真挚而笃定,让她无法忽视那份炽热的情感。沉默了片刻后,她轻轻点头,低声说道:“好,我相信您。” 这一刻,竺可桢的心情犹如放晴的天空。他激动得难以自控,竟然伸出双臂,将陈允敏紧紧搂在怀里。 他语无伦次地说着:“谢谢,谢谢你愿意相信我!”情到深处,他情不自禁地在她的额头和脸颊上落下几个急促的亲吻。 陈允敏有些措手不及,脸颊瞬间涨得通红,想要推开他,却又忍不住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
1940年,50岁的竺可桢,向36岁陈允敏求婚被拒绝,竺可桢不甘心,准备来硬的。
牧童的娱论
2025-01-16 15:11: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