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赵本山领着范伟商演,七场42万,分给范伟7000,高秀敏看不下去了:

牧童的娱论 2025-01-17 11:12:31

2004年,赵本山领着范伟商演,七场42万,分给范伟7000,高秀敏看不下去了:“哥,你好歹给人2万呀!”没想到赵本山只说了一句,令高秀敏无话可说。” 信息源:搜狐娱乐 一次机缘巧合,赵本山在观看一场地方演出时,留意到了范伟。他那沉稳幽默的表演风格让赵本山眼前一亮,心中暗自盘算:这个人有潜力,只要稍加点拨,必成大器。 不久之后,赵本山主动联系范伟,邀请他参与排练春晚小品《卖拐》。 刚接到邀请时,范伟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甚至以为对方是在开玩笑。然而赵本山语气真诚,并亲自到范伟所在的城市,与他面对面沟通。 赵本山拍着范伟的肩膀说:“兄弟,你的才华埋没了,跟着我干,我保证让你大火一把!” 范伟满怀感激,立刻答应了合作。 在排练过程中,赵本山对范伟提出了许多严格的要求。他不仅指导台词的处理,还精心调整了范伟的表演细节,比如一个手势、一句台词的停顿,都要反复琢磨。 范伟全力配合,常常排练到深夜。虽然辛苦,但他心里充满希望,期待能借助这次机会打破瓶颈。 春晚播出后,《卖拐》大获成功,成为当年最受观众喜爱的小品之一。 赵本山的“忽悠”形象深入人心,而范伟饰演的“被忽悠”的老实人更是圈粉无数。自此,范伟一夜之间红遍全国。 范伟虽然火了,但实际收入却未能赶上名气的增长。特别是在家里开销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范伟感到力不从心。 他的家人也逐渐对他的工作产生了不满,认为范伟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一次,范伟鼓起勇气和赵本山谈了谈自己的困境。他小心翼翼地说:“本山哥,我最近家里开销有点紧,您看,能不能再给点支持?” 赵本山听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兄弟,你得明白,现在能有这么多人认识你,是因为咱们合作,你得感谢这个平台。再说了,咱们还会有更多机会挣钱,不急。” 虽然赵本山的话听起来合情合理,但范伟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舒服。他并不是不感激赵本山,而是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回报。 2004年,赵本山领着范伟和高秀敏一起跑商演。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组合可以说是票房保障,一连七场演出,每场都座无虚席,最终共收入42万元。 演出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分账,赵本山坐在主位,拿出厚厚的现金开始分配。他先给自己留下了一大部分,然后给高秀敏分了10万元,最后才拿出7000元递给范伟。 范伟接过钱,脸上保持着平静,但心里五味杂陈。他清楚赵本山的资历和付出,但也难以接受自己辛苦参与的商演,分到的金额如此之少。 高秀敏看不过去,直接开口说道:“哥,范伟不容易,这次的演出他也出了不少力,怎么也该给人家2万吧?” 赵本山皱了皱眉,语气带着几分不耐烦:“秀敏,咱们能不能别这么计较?范伟能有今天的风光,还不是靠我?现在还惦记着从我兜里掏钱?” 听了这话,高秀敏无话可说。她知道赵本山为团队付出了很多,但她同样觉得,范伟的努力不该被轻视。 那次事件后,范伟对赵本山心存感激的同时,也开始对未来产生了新的想法。他明白,继续留在赵本山的团队中,自己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独立。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范伟决定逐步减少与赵本山的合作,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 此后的几年,范伟转战影视圈,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私人定制》等电影,成功转型为一名实力派演员。 范伟的离开并没有影响他与赵本山的情谊,两人依然保持着私下的联系。 范伟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赵本山,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直心存感激。但人总要走自己的路,才能有更大的成长。” 而赵本山也在一次节目中提到:“范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能走到今天,靠的是真本事。虽然他离开了,但我一直为他感到高兴。”

0 阅读:28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