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鼻炎的病机 特点
一.医案
一男童,4岁+,反复鼻塞、感冒,咳嗽,另伴打鼾1年余,检查示:慢性过敏性鼻炎、腺样体4度肿大。既往中西医治疗乏效,其既往治者不乏大院名医专家等...后经介绍至余处,脉右寸关弦滑大,尺浮有,重取弱。当下症见咳嗽、咯黄脓痰,鼻塞、黄涕,打鼾等。先予六神合参苏饮、泻白散等2剂,再予三段治,合入三焦,脾肾同治。一周后复诊,诸症明显改善,仅余偶有咳嗽及打鼾,再予三段穿插六神1周,后予六神合补肾药(下焦及引火等)收尾,诸症向愈。随访1年余无反复。
自用三段治疗该类疾病以来,取效甚广。众多医案不再逐一赘述,以下抛砖引玉,望与同道相勘。
二.病机病理
直接说结论:小儿腺样体肥大和鼻炎,本质还是脾肾虚寒,但中间所夹杂的虚热同样是病机的关键所在——
现代生活习惯、冰箱、熬夜等...导致的脾肾虚寒,“卫气出下焦”,胃气即卫气。卫表失固则肺易受风寒侵袭,此老生常谈,固然有其道理,但只加中温,就算用上解表及肾药,曾经10个患者中最多只有5个患者取效...
后经反复临床观察及思考,认为其原因在于①久病局部化热,局部之热(肺、胃、心)会对热药(姜、桂、附及辛味药)产生格拒,直接加温很多患者会因为格拒而导致药无法吸收,②再就是热药无法处理局部的郁热...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滋阴药或者清痰热的药使用其实是另一个关键病机。
三.常见中医治疗的误区
很多人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合并鼻炎,喜欢用大量的解表、通窍、发散等风药,如辛夷、细辛、羌活、甚则麻黄等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小儿并多为本虚标实,中虚肝肺热,此类用药,治标伤本,对体质尚好的小儿或有部分疗效但难持久;对脾肾已伤,气阴两伤的小儿则会加重以上两者的损伤,疗效...
四.治疗方案
经过反复的临床观察及打磨,目前认为其治疗方案的关键则在于:打通寒热气结的同时温补脾肾,最佳疗法是三段治(加温+滋阴+加温),具体用量因人而异,首段用姜葱,次段用六神增液,第三段用理中或术姜芪。合入三焦,灵活运用。
另有一关键窍门:
若中气弱者,先与六神米饮1-2剂养其胃气;
若痰热甚者,先与参苏合泻白、滋阴药1-2剂,以折其热,然后方可进药。
当然,辨证治疗的核心之一在于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法无定法...就算以三段为核心的治疗同样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配用药剂量。而且治疗过程中亦要时刻:
①把握患者的中气水平;
②能将寒热调至均平;
③适当的清除障碍;
④选择合适的肾药。
能做到以上几点,才是最为考验医者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