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二月二十一,又到了泽家镇赶场的日子。泽家镇赶场的时间一直很传统,每月逢一、四、七,按农历来算。一大早,我便开车陪着母亲前往,想着去凑凑热闹,买点新鲜玩意儿。 不到九点钟,我们就到了镇上,可没想到,集市竟快要散了。这和三十多年前我在镇上读书时的赶场的场景截然不同。那时交通不便,附近山寨的人们都靠步行来到镇上,大家背着自家的鸡鸭、蛋类、腊肉、酸菜,还有砍好的木柴、晾晒好的烤烟等等。来赶场,大多是为了换些油盐钱,家里有孩子读书的,再添上几个本子。一般到了中午,集市才进入最热闹的时候,一直到黄昏,人们才渐渐散去。 那时候生活艰苦,无论读小学还是读初中,我常常都吃不饱。每逢赶场日,当时好像是每月逢一、六赶场的。逢场日,我中午总会在场上转悠,盼着能碰到亲朋好友。运气好的时候,还能被请去吃碗面,偶尔还会有人塞给我一块钱,那可真是意外之喜。四舅汪丁林先生比我母亲小三岁,他当时在镇上做漆匠,专门做木匾,生意还不错,他总是很照顾我,时不时给我些零花钱。和他一起做生意的,有个姓尚的弹匠,今天竟然在场上碰到了他。我们聊起过去,想起四舅已经去世三十七年了,可那些过往却好像就在昨天。 这次赶场,我主要是陪母亲剪头。她今年七十一岁了,比我大整整二十岁,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母亲在场上遇见了一些熟人,大多也都是老人。现在,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不像过去,赶场的主力军都是年轻人。 岁月悠悠,泽家赶场的热闹不再像过去那样了,可那些温暖的回忆却永远留在心间,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记录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十一,又到了泽家镇赶场的日子。泽家镇赶场的时间一直很传统,每月逢
湖南刘明
2025-03-20 23:11: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