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杜聿明因肾功能衰竭住院,病危前,他再三叮嘱妻子曹秀清:“我死以后,你不要去美国,更不要去台湾,就在大陆定居!” 曹秀清比杜聿明大了2岁。 1923年,21岁的曹秀清,嫁给了19岁的杜聿明。 这桩婚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多国军将领都有类似的经历,都被父母安排了婚姻大事,但能和结发之妻共度余生的,却是少之又少。 杜聿明是例外,娶了曹秀清后,杜聿明就没有再找别的女人了,他和曹秀清一共生养了6个孩子。 自从嫁给杜聿明后,曹秀清与杜聿明,经历过多次离别和重逢。但淮海战役的离别,却是最特殊的。 淮海战役中,杜聿明被俘。 但身为妻子的曹秀清,却不知道杜聿明的情况,她不知道杜聿明是死是活,国民党方面,就一口咬定杜聿明已经死在淮海战场上,并给曹秀清发放了抚恤金。曹秀清见状,就以为杜聿明真的战死了。 只是曹秀清没有见过杜聿明的尸骨,加上她和杜聿明十分恩爱,她不愿相信杜聿明已经战死,就抱有一丝侥幸心理,她感觉杜聿明没死,可能还活着。 抱着这样的想法,在国民党溃逃时,曹秀清就没有马上去台湾,而是继续留在上海。 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下发了命令,让人强行把曹秀清和她的孩子带去台北。已经没有了杜聿明撑腰的曹秀清,被迫离开了大陆,并去了台湾。 去之前,蒋介石信誓旦旦地承诺,只要曹秀清和她的孩子去了台湾,就保证他们衣食无忧,会给他们提供生活费和学费,让曹秀清不必为此担心。 谁知曹秀清去了台湾后,蒋介石却没有信守承诺。 因为蒋介石意外得知,杜聿明并没有战死,而是成了解放军的俘虏,他被关在功德林接受改造,面对改造,杜聿明还十分配合,他积极配合改造。 听说杜聿明没有战死,而是被俘,蒋介石就比较恼怒,杜聿明战死,蒋介石能接受。 但杜聿明被俘,蒋介石就认为这是给他丢脸。 受此影响,曹秀清到了台湾后,只能领到很少的生活费,甚至连住所都没有。初到台湾时,曹秀清和几个孩子日子过得很是艰难,连填饱肚子都很难。 见生活陷入困境,曹秀清就去找了宋美龄,还找了杜聿明的旧部,请他们帮忙,这才获得了一份可以满足温饱的工作。因收入有限,蒋介石又停止给杜聿明和曹秀清的子女提供学费,这就导致,曹秀清的大儿子杜致仁因没生活费在美国自杀了。 曹秀清知道此事后,十分气愤,对国民党的不满更是达到了极致,可她对此却是无可奈何。 曹秀清有个女儿叫杜致礼,杜致礼的丈夫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一天,杜致礼、杨振宁就告诉曹秀清,说杜聿明没死,而是被关在功德林。 听到这个消息,曹秀清欣喜若狂,就想去大陆和杜聿明团聚,但国民党不让。曹秀清又找了借口,说想去美国,和女儿女婿团聚,但国民党也不准。 到了1957年,事情才迎来了转机,因为曹秀清的女婿杨振宁是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台湾方面为了提高国际影响力,就想拉拢杨振宁。 身为杨振宁岳母的曹秀清,这时候也成了台湾拉拢的对象,曹秀清趁机提出,想去美国。台湾方面对此没有拒绝,却不让曹秀清带子女一起去。 曹秀清和杜聿明有6个孩子,大儿子杜致仁已经在美国自杀,杜致礼在美国,余下4个孩子在台湾。 显然,台湾方面是想拿这4个孩子当人质,只要曹秀清去了大陆,这4个孩子或许就会有生命危险。 曹秀清也知道这一点,就迟迟没有回大陆。 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出狱,恢复了自由身。 出狱后,杜聿明决定定居北京,并给远在美国的曹秀清寄了信,让她回大陆,这样夫妻二人就可以团聚了。但因时机不成熟,加上曹秀清担心留在台湾的4个孩子会有危险,就始终没有回大陆。 1963年,在丈夫杜聿明的劝说下,在女婿杨振宁的安排下,曹秀清这才从美国飞回了北京。 分别了十几年的杜聿明和曹秀清,在这一刻终于团聚了,相见时,夫妻两人紧紧相拥,十分激动。 此后,杜聿明和曹秀清再没有分别。 杜聿明在战场上是一条硬汉,他指挥千军万马,仍然游刃有余,在战场上,再顽固、再难打的敌人都无法让杜聿明落泪,但曹秀清却可以。 1965年5月9日,曹秀清因为吃错了药,险些丢失性命,被送去医院抢救了3个多小时才得以存活。 在这3个多小时里,杜聿明连哭带叫,哭了3个多小时,直到曹秀清被抢救回来,他才停止哭泣。 不过先一步离世的,却是杜聿明。 1981年,杜聿明因肾功能衰竭住院,时日不多。 病危前,杜聿明对守在床前的曹秀清说:“我死以后,你哪里都不要去,不要去美国,更不要去台湾,就在大陆定居!” 对于杜聿明的话,曹秀清牢记于心。 杜聿明病逝后,曹秀清遵照杜聿明的遗嘱,一直在大陆定居,既没有去美国,也没有去台湾。
1981年,杜聿明因肾功能衰竭住院,病危前,他再三叮嘱妻子曹秀清:“我死以后,你
梦幻之影
2025-03-26 00:23:58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