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大地主宗子敬,将几百名八路军接到家里,可前脚刚进门,后脚日军就追了上

熹然说历史 2025-03-31 21:33:00

1939年,大地主宗子敬,将几百名八路军接到家里,可前脚刚进门,后脚日军就追了上来,双方当时开始作战,可我军本就弹药不足,很快就打没了子弹,危急时刻,这个地主把八路军指挥官带到一个地方…… 1939年的山东陵县,日军占领县城后,农村地区也常遭到扫荡,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中。这一年初春,八路军115师第5支队在陵县一带与日军激战,打得鬼子抱头鼠窜。但连日的作战也让部队弹药耗尽,疲惫不堪。 曾国华支队长蹲在街头临时挖掘的战壕边,眉头紧锁。从侦察兵那里传来的消息令人担忧——日军正集结1200多人,带着4门步兵炮和骑兵中队,准备对他们发动总攻。而此时,支队里的子弹已经不足以支撑一场激烈的战斗了。 "首长,要不我们进村找个地方休整一下?"一名年轻战士提议道。 曾国华坚决摇头:"不行,我们八路军的原则就是不扰民。再苦再难,也不能给老百姓添麻烦。" 战士们只好蜷缩在战壕里,寒风凛冽,不少人冻得嘴唇发紫。可他们宁可受苦,也不愿意给村民增添负担。这正是八路军的优良传统。 就在这时,一位拄着拐杖的白发老人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他看上去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穿着一件质地不错的棉袍。这位老人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地主宗子敬。 "你们是八路军吧?看你们冻成这样,老汉心里不忍啊!我家有个大院子,请你们去住吧!"老人热情地邀请道。 曾国华礼貌地起身答谢:"多谢老人家好意,但我们是军人,在外扎营是常事,不必麻烦您了。" 宗子敬听后急得直跺脚:"这哪是麻烦?眼瞧着你们在冷风里受罪,老汉我心里过不去啊!"见部队首长仍不为所动,老人干脆赌气道:"你们不去,那老汉我就在这战壕里陪着你们!"说完,居然真的要往战壕里钻。 战士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当地一位乡亲凑过来,悄悄对曾国华说:"首长,宗老爷在我们这一带可是出了名的好人。别的地主囤粮抬价,他却开仓放粮;灾年饿殍遍地时,是他收留了不少孤儿。村里人都说,宗老爷家的门槛,穷人踩得最勤快呢!" 听到这番话,曾国华心里的防备松动了几分。他与几位干部低声商议后,勉强同意了宗子敬的邀请。 谁知部队刚进入宗家大院不久,一名气喘吁吁的交通员冲进院子:"报告支队长,敌情紧急!日军已经突破我们的防线,正朝这个方向推进!" 院子里顿时紧张起来。曾国华迅速组织部队布防,可当清点弹药时,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经过之前的几场战斗,整个支队的子弹加起来已经不足以支撑半小时的激战了。 战斗很快打响,日军的炮火将天空都染成了血红色。八路军战士们紧握手中的枪,勇敢地迎战。 正当日军的炮火愈发猛烈,八路军战士们一个个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时,不见踪影的宗子敬突然出现在曾国华身边,神色凝重:"支队长,请跟我来,有要事相商!" 曾国华疑惑地跟着老人穿过院落的回廊,来到一间不起眼的柴房。宗子敬四下查看无人后,搬开几捆干草,露出一扇隐蔽的地下木门。他颤巍巍地掏出钥匙,打开了这扇门:"首长请看,老汉为国家准备了一点微薄之力。" 当木门完全打开的那一刻,曾国华惊得说不出话来。眼前是一个宽敞的地下室,里面整齐地堆放着武器弹药箱,德国造机枪在油灯照耀下反射出冷光。弹药箱摞得比人还高,里面装满了手榴弹和各种口径的子弹。 "这...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曾国华震惊地问道。 宗子敬抚摸着自己的白胡子,平静地回答:"这些是老汉变卖了300亩良田,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 曾国华一时语塞,这位看似普通的老地主,竟然在暗地里做了如此惊人的准备。"宗老先生,你知道私藏这么多武器的风险吗?如果被敌人发现..." 宗子敬打断道:"知道,当然知道!但我这把老骨头,烧了也能给乡亲们暖炕。与其眼睁睁看着日本鬼子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不如拿出点老本钱来!" 没有时间多说,曾国华立即组织战士们将武器弹药分发下去。战斗重新打响,八路军战士们不再顾惜弹药,机枪扫射声、手榴弹爆炸声接连不断。日军没想到八路军突然火力大增,一时间被打得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然而,敌人毕竟人多势众,援军又迟迟未到,战况依然胶着。这时,宗子敬又有了一个大胆的主意。他召集村里留下的十几个老人,每人拿着一面铜锣,悄悄爬上了村子四周的房顶。 "等我一声令下,大家就使劲敲锣打鼓,喊'冲啊''包围他们'这样的话!"宗子敬对老汉们交代道。 当日军发起总攻的时刻,宗子敬一声令下,房顶上的十几面铜锣同时敲响,吼声、锣声响彻云霄,声势浩大。 就是这关键的十五分钟犹豫时间,八路军的援军终于赶到。两股力量合击之下,日军溃不成军,丢下几百具尸体仓皇撤退。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在弹坑边找到了宗子敬。老人的棉袍被弹片撕得稀烂,手里还死死攥着半面铜锣。见到曾国华,他咧嘴一笑:"首长,我这锣声,比你们的机关枪还响吧?" 这场胜利背后,却是宗子敬难以估量的牺牲。为了购买这些武器弹药,他变卖了几乎所有家产。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