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句话,富察家的后人们个个拿命去填。当年康熙和马齐在朝堂起了冲突,康熙情到深

爱吃凉历史 2025-04-04 18:49:07

康熙一句话,富察家的后人们个个拿命去填。当年康熙和马齐在朝堂起了冲突,康熙情到深处,来了句你富察家卖主求荣,无一人战死沙场。这话把马齐气的不轻,野史记载俩人还在朝堂打起来了。 康熙帝的一句话,像晴天霹雳,砸在了富察家族头上。那是康熙四十七年冬,朝堂上突然翻出家族老祖宗哈什屯背叛旧主的旧账,直接把富察家推到了风口浪尖。名声一落千丈,后人们急了眼,马齐马武兄弟更是坐不住了——这事儿不解决,家族几辈子的脸面就全毁了。他们能怎么办?只能拿命去拼,用汗水和血去填这道裂痕。 富察家族在清朝那可是响当当的满洲贵族,根儿得从皇太极时期的哈什屯说起。这家伙出身正蓝旗,最早跟着旗主莽古尔泰混。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哥哥,兄弟俩关系可不咋地。后来皇太极势力渐长,哈什屯瞅准机会,果断跳槽,扔下莽古尔泰,投奔了皇太极的镶黄旗。这招儿挺狠,直接站队成功,哈什屯得了重用,家族也跟着沾光。可这事儿也有后遗症——背叛的名声甩不掉,成了富察家心里一块疙瘩。 到了康熙年间,家族传到马齐和马武兄弟手里。这俩人一个文一个武,配合得挺好。马齐脑子活,搞政治有一套,在朝中混得风生水起;马武武艺高,脾气硬,在军里也站稳了脚跟。富察家靠着他俩,眼看着就要更上一层楼。可谁也没想到,康熙一句话,直接把他们打回了原形。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因为品行差被废了,朝里乱成一锅粥,大家忙着议立新太子。马齐跟几个大臣合计,觉得八阿哥胤禩不错,就推了一把。这事儿本来也没啥,可偏偏触了康熙的逆鳞。就在这年冬天,太和殿里,康熙扔下一道谕旨,直指哈什屯当年的背叛——说他抛弃莽古尔泰,投靠皇太极,害得旧主完蛋。这话一出,朝堂上没人敢吱声,底下老百姓也开始嘀咕:富察家这不就是墙头草吗? 这道谕旨可不是随便说说。康熙为啥提这茬?有人猜是敲打马齐,让他别太得意;也有人说是借题发挥,顺便给八阿哥一派点颜色瞧瞧。不管咋回事,富察家算是倒了霉。马齐接到消息,手都抖了,知道这不光是冲着他来的,更是给家族脸上抹黑。马武也急了,兄弟俩连夜商量,不能坐以待毙,得干点啥证明自己。 这时候,富察家族的担子全压在了马齐和马武肩上。马齐立马行动,主动请命去山东平叛。那地方乱得不行,他亲自上阵督战,忙得脚不沾地。马武也没闲着,奉命加强紫禁城防卫,天天带着人巡逻,眼睛都不带眨的。兄弟俩一个文一个武,硬是用实打实的成绩堵别人的嘴。康熙看在眼里,慢慢也就没再提那茬旧事。 可这还不够。康熙一走,雍正上台,朝局又变了。雍正知道八阿哥那帮人还没死心,而富察家手里有实力,干脆拉拢过来。马齐被提拔成总理事务大臣,整天忙朝政;马武当了领侍卫内大臣,还得出征平叛。兄弟俩拼了老命,马齐管内政,马武守边疆,硬是把家族名声一点点拽回来。朝里渐渐没人敢提哈什屯的事儿,民间还传出“二马吃尽天下草”的说法,意思是他俩本事大,把家族的烂摊子收拾得服服帖帖。 马齐和马武的拼命,效果是真出来了。马齐干到老,官做到顶,富察家在朝中的地位稳得不行。马武打仗也猛,晚年回来一看,家族名声早不是当年那副狼狈样。老百姓也不再盯着哈什屯那点破事说,更多是夸他俩能干。富察家族算是熬过了这劫,从康熙那句话砸下的坑里爬了出来,还爬得挺高。 但这事儿细想也有点心酸。哈什屯那次跳槽,搁当时是聪明选择,可后人硬是背了几十年的黑锅。马齐马武拼死拼活,说白了就是在给祖上的账买单。康熙一句话,差点毁了家族,他们拿命填,也不过是把丢的脸捡回来而已。可要说值不值,站在家族角度看,没这俩兄弟的努力,富察家怕是早就垮了。

0 阅读:197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