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中国原本准备与印度联手抗日,没想到印度圣雄甘地竟反过来劝中国“放弃抵抗”

爱吃凉历史 2025-04-08 18:50:25

抗战时,中国原本准备与印度联手抗日,没想到印度圣雄甘地竟反过来劝中国“放弃抵抗”,还说只要中国愿意拿出2亿人让日本杀,日本就会不攻自破,并且还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奴隶。 甘地,全名叫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出生在印度一个普通家庭,后来成了印度的大英雄,被人喊作“圣雄”。他这辈子最出名的就是搞了个“非暴力不合作”的路子,说白了就是不用拳头、不搞暴力,靠道德和精神去跟敌人死磕。他觉得人要是能忍住不还手,用和平的方式抗争,就能让压迫你的人自己服软。这套想法听着挺高大上,在印度对付英国殖民的时候也确实管用,可到了中国抗战这摊子事上,就有点不接地气了。 甘地年轻时去英国学法律,拿了个律师证,后来跑南非干活,碰上种族歧视,火气一下子上来了。从那会儿起,他就琢磨怎么用和平手段争口气。在南非待了20多年,他带着印度移民搞集会、喊口号,慢慢摸出了非暴力抵抗的门道。1915年回印度后,他加入国大党,带头弄了不合作运动、食盐进军啥的,把印度老百姓的斗志给点燃了。甘地自己过得特简单,穿粗布衣,吃素,活得像个苦行僧,印度人挺吃他这套,觉得他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1940年,抗战打了三年多,中国这边日子不好过。日本飞机大炮满天飞,城市炸成废墟,农村也被抢得啥都不剩。国民政府想着,印度也是个大国,又被英国压着,跟中国算有点共同语言,能不能拉一把一块儿对付日本。于是就派了个代表团过去,领头的是戴季陶。这帮人带着满腔热血跑到印度,想跟甘地聊聊,看能不能联手干点大事。他们不是去旅游的,是真指望印度能出点力,哪怕是精神支持也好。 那时候日本不光在中国搞乱,还对东南亚虎视眈眈,印度也算潜在目标。中国想着,要是能跟印度搭上线,起码能让日本多分点心,不至于把火力全集中在咱这儿。代表团到了加尔各答,满脑子都是战场上的惨状,想着跟甘地好好说说,看他能不能帮着吆喝几声,给中国撑撑腰。 代表团找到甘地,直截了当把中国的苦日子摆出来: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军队拼了命也挡不住日本的坦克大炮。可甘地听完后,没点头也没拍桌子,而是慢悠悠地说了一堆非暴力的话。他意思是,中国别老想着打打杀杀,应该试试和平抗争,甚至还甩出个惊天建议:让几亿人站那儿给日本杀,用这种“牺牲”去震慑日本,说日本杀够了自然就停手,甚至可能因为怕了反过来听中国的。 这想法一出口,代表团的人估计脑子都嗡嗡响。2亿人啥概念?那会儿中国总共才4亿多人口,甘地说这话跟要中国拿半条命去赌似的。更离谱的是,他还觉得日本会因为杀了太多人自己崩溃,甚至给中国当奴隶。这逻辑听着跟做梦差不多,代表团压根没法接受。戴季陶他们估计心里直翻白眼,但还是硬着头皮跟他讲,中国这不是闹着玩,是真在为活下去拼命。可甘地不松口,死咬着他的非暴力理论不放。 代表团回来后,把甘地的话一五一十跟政府说了,大家伙儿听完都挺不是滋味。战场上将士们还在跟日本鬼子玩命,甘地却在这儿劝“别抵抗”,这不等于让人家站着挨打吗?中国这边压根没理这茬,继续咬牙打下去。八年抗战,死了几千万人,经济也垮了,可最后还是把日本赶跑了。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靠自己硬扛了下来,没靠什么非暴力,也没指望敌人自己“杀到怕”。 甘地这番话当时没啥实际作用,反倒让中国更坚定了自己的路。代表团回来后,大家心里估计都憋着一口气,觉得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这事传出去,也没见中国老百姓买账,毕竟谁家没死人,谁也不想拿命去试甘地的理论管不管用。

0 阅读:103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