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抗战英雄王近山弥留之际,把众儿女叫到身边叮嘱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们的母亲,至死都不愿再与她相见,就连我的葬礼也不要让她来参加……” 1915年深秋,王近山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的一个贫苦农家。 在王近山即将度过他十五岁生日的时候,当地传来了共产党正在组织革命队伍的消息,这让饱受压迫的王近山看到了希望。 1930年,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王近山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家乡,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 凭借着勤奋好学和乐于助人的品质,王近山很快就在部队里崭露头角。从一名普通的战士,他逐步被提拔为班长,继而升任排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部队的历练中,每一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带领战士们屡创佳绩。他独特的作战风格和不畏生死的精神,让战友们给他起了个"王疯子"的绰号。 到了1935年,年仅二十岁的王近山就以其过人的军事才能,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战功让他成为了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师长,被任命为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 在战场上,王近山善于抓住战机,经常能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打败敌人。他率领的部队在军中素有"尖刀连"的美誉,每次遇到硬仗都会被派上前线。 1937年,日军的铁蹄已经踏遍了中国的大地,而王近山带领的部队正在为保卫国土奋勇杀敌。 他带领部队在村外的山林中设下埋伏,利用地形优势对日军发起突然袭击。这场战斗中,我军仅付出十余人伤亡的代价,就成功消灭了日军第20师团300多名士兵。 战斗结束后,部队缴获了大量日军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极大地提升了我军的作战能力。 1943年,王近山率部途经山西临汾韩略村时,发现了一支日军作战部队。凭借着多年的作战经验,他立即做出了战术部署。 在这场没有上报上级的战斗中,王近山指挥部队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一举歼灭了这支日军精锐。战后统计,此役消灭的日军军官就达120多人,这次战役成功粉碎了日军在华北地区的秋季"扫荡"计划。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矛盾日益加深,解放战争爆发。1946年,在陇海地区,刘邓大军遭遇了国民党军队的围攻。面对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王近山带领的部队展现出了过人的战斗力。 当时国民党军队的第三师号称"王牌之师",但在王近山的指挥下,解放军将士以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成功击退了敌军的进攻。这场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 在随后的襄樊战役中,王近山独创了"拔山攻城、猛虎掏心"的战术。这个战术的核心就是先控制城外的制高点,然后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城防最薄弱的环节。 仅用不到48小时,王近山就带领部队攻入了襄樊城,歼敌两万余人,活捉了两名敌军司令。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尽管身患多种疾病,王近山仍然坚持参战。在第五次战役中,他成功破解了美军司令李奇微的"磁性战术",这个曾让志愿军吃尽苦头的战术在王近山面前失去了效用。 1955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他还荣获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等多项荣誉。 在抗日战争初期,因为一次重伤,王近山被送往战地医院治疗。在那里,他遇到了担任护士的韩秀兰,这位后来改名为韩岫岩的女子成为了他的妻子。 婚后的几年里,韩岫岩为王近山生下了六个孩子,这个英雄家庭的生活本应该幸福美满。然而,第六个孩子的出生却成为了这个家庭的转折点。 事情要从王近山的一位老部下说起。这位名叫老朱的部下曾在战场上多次救下王近山的性命,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老朱的妻子一直未能生育,这让王近山深感愧疚。 于是,王近山曾向老朱承诺,如果自己有第六个孩子,就送给他抚养。1953年,当第六个孩子王援援出生后,王近山履行了这个承诺,将孩子送给了老朱夫妇。 作为母亲的韩岫岩无法接受丈夫将亲生骨肉送人的决定,这成为了夫妻二人之间的第一道裂痕。 就在家庭矛盾日益加深的时候,王近山与小姨子的来往成为了另一个导火索。韩岫岩认定丈夫与自己的妹妹有不正当关系,她向中央写了一封举报信。 这封举报信的影响远超韩岫岩的预料,组织上立即对王近山展开了调查。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因此被撤职查办,一时间从云端跌入谷底。 尽管韩岫岩后来意识到自己的举动给丈夫带来了巨大伤害,但王近山已经无法原谅这个打击。最终,这对夫妻走上了离婚的道路。 1978年5月,在南京军区医院,身患重病的王近山躺在病床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所有子女叫到身边,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王近山对子女们说:"不要让你们的母亲来参加我的葬礼,我和她的恩怨就到此为止,我不想再见到她了。"直到确认子女们都同意了这个要求,他才闭上了眼睛。 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被称为"王疯子"的将军,在感情问题上却如此的倔强。他用这样的方式,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点。
1978年,抗战英雄王近山弥留之际,把众儿女叫到身边叮嘱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4-09 09:33:1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