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因功勋显著升任军机大臣!可他一个堂堂重臣,却买不起京城一座小院!而随他出征的3位大将,为了补偿西征欠饷,死后竟然没钱买一副棺材!这是为何? 1864年,中亚浩罕汗国的军事首领阿古柏对新疆发起入侵,乌鲁木齐和喀什噶尔等地相继沦陷。仅仅三年后,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了"洪福汗国",这对清政府的统治权威是一次严重挑战。与此同时,日本对台湾的入侵让清朝面临两线危机,朝廷上下陷入混乱。 就在这危急关头,李鸿章与左宗棠在朝堂上爆发了激烈争执。李鸿章认为新疆人口稀少,土地贫瘠,不值得耗费国力去收复。他坚持的观点是放弃新疆,将有限的军费用于加强海防建设。而左宗棠则态度坚决地反对这一主张,他强调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绝非可以随意放弃。 左宗棠的坚守并非没有战略眼光。1875年,他向朝廷递交奏折,明确指出新疆是中国内地的安全屏障,一旦丢失,不仅蒙古、甘肃、青海将无法稳定,更会直接威胁到中原腹地,甚至北京的安全。这种战略考量显示了左宗棠对国家安全的深远思考。 慈禧太后虽然口头上表示支持收复新疆,但在军费拨款上却显得极为吝啬,仅拨款300万两,而实际需要的军费至少是2000万两。 面对经费短缺的困境,左宗棠不得不向商人胡雪岩寻求帮助。胡雪岩发挥其商业网络优势,通过与汇丰银行等英国财团的六次借贷,总共筹措了1870万两白银,解决了西征的燃眉之急。 1876年3月,64岁高龄的左宗棠率领六万大军从兰州出关,正式开始西征。让人动容的是,他命人将自己的棺材抬在军队最前方,以此表明收复新疆的决心——若不能完成使命, 西征军的组建并非易事。面对李鸿章派系的处处设障,包括调走能征善战的两支军队,左宗棠亲自负责招募士兵、采购武器装备,并进行日夜操练。西征军主要由湘军和淮军组成,这些士兵经过严格训练,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左宗棠对军队的精心组织与训练,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左宗棠的西征战略布局十分精妙。他先攻克哈密,再翻越天山,穿过戈壁沙漠进攻乌鲁木齐。叛军在清军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乌鲁木齐很快被收复,北疆重归清朝统治。乘胜追击之下,左宗棠的军队又南下达坂城,敌军望风而逃,南疆也随之收复。阿古柏见大势已去,选择了服毒自尽。 就这样,左宗棠仅用一年半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伊犁问题因沙俄占领而复杂,但在左宗棠的军事压力下,最终沙俄修改了部分不平等条约,归还了大部分土地。1881年,因新疆之功,左宗棠升任军机大臣,可谓功勋显赫。 左宗棠凯旋归来后,京城的政治氛围并非想象中的欢迎与赞誉。李鸿章派系的势力在朝中依然强大,他们对左宗棠的打压与排挤从未停止。当初反对收复新疆的那些官员,如今面对左宗棠的成功,非但没有认错,反而变本加厉地寻找各种理由来贬低他的功绩。 回京后的左宗棠虽然名义上升任为军机大臣这一清朝重臣职位,但实际政治处境相当尴尬。同治、光绪两朝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微妙变化,洋务派势力日渐壮大,而左宗棠这种坚持传统防御理念的官员,逐渐被边缘化。 左宗棠一生为官清廉,这在当时的晚清官场实属罕见。他为收复新疆呕心沥血,却始终坚持廉洁自律。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这位堂堂军机大臣,竟然在京城买不起一座小院。 左宗棠去世后,他的家产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四个儿子每人仅分得5000两银子,合计2万两,这仅相当于他一年的俸禄。 更令人痛心的是,跟随左宗棠西征的三位大将,因为征战欠饷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最终贫困潦倒。这些曾经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将领,死后竟然连一副体面的棺材都买不起。 与左宗棠的清贫相反,当时许多官员却通过贪腐发家致富。许多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官员暗中收受贿赂,甚至出卖国家利益以换取个人富贵。 左宗棠病重时曾含恨写道:"臣督师南下,但却没有大展身手,扬我国威,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死都无法瞑目。"这句话透露出他未竟的心愿——他期望的不仅是收复失地,更是恢复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荣光。=
钱氏:这个家族也太厉害了!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左宗棠有个连襟,叫曾国
【1评论】【10点赞】
青眼
为啥爱国将领没热度,戏子都有这么多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