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山东胶县一名死刑犯即将被枪决,但他一直喊冤,“杀头饭”也不吃,监督行

琼瑶舞月裳 2025-04-09 17:14:29

1955年,山东胶县一名死刑犯即将被枪决,但他一直喊冤,“杀头饭”也不吃,监督行刑的长官决定重审,结果发现事情不简单 …… 1955年7月的一天,胶县的刑场上人头攒动,一场处决即将进行。罪犯安乐三被押上刑场时,却忽然嚎啕大哭,声嘶力竭地喊冤。他望见人群中的舅舅,跪地求告:"舅啊,我死得冤枉啊!你一定要让我儿子去北京给我申冤啊!" 安顺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生活拮据,家中并没有多少积蓄。自小,安顺便随父亲一起劳作,种菜、卖菜,艰难度日。年幼的他,便已开始为生计奔波,尽管困苦,但一家人依然尽力维持着基本的生存。 然而,随着日军的侵占,安顺被捕,沦为伪装兵,随日本军队作战。虽然在战场上,他不得不做出许多违心的事情,但内心始终未能完全迷失。随着战争的接近尾声,日军即将投降。安顺由于对战后局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反抗的风险过大,决定改变立场,回到老家,开始担任村里的保长一职。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在此期间做出过于残酷的行为,唯一的恶行就是向当地村民征收税款,并向日本占领方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战后,安顺由于怕受到清算,迅速离开了老家,迁往了青岛。在这个新地方,他继续过着以卖菜为生的艰难日子,试图尽量避免与过去的历史扯上太多关系,然而,过去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 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发生了剧变。安顺意识到自己必须洗心革面,开始踏实工作,努力融入新社会。他从事了烧砖、晒大粪、拉车等一系列辛苦的体力劳动,尽管这些工作艰难且劳累,但他通过努力勉强有了足够的食物和生活来源。然而,好景不长,1954年,他因卷入一场反霸运动而被村民举报。 安顺被指控涉嫌指使族弟殴打安乐贵的妻子,致使其在反抗过程中流产并因大出血不治身亡。此外,他还被指控控命令族弟毒打许氏,导致老人因惊吓过度而中风,最终不幸去世。 随后,安顺被捕,并最终以这些罪名被判死刑。然而,安顺始终坚决否认与命案的直接关联。 监刑的刘明智对这类场面见怪不怪,但听闻安乐三至死不肯认罪,连"杀头饭"也不吃一口,不禁心生疑窦:难道这其中当真有什么冤情? 带着这个疑问,刘明智找到主持临时法庭的庭长王洪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两人商议后一致认为,案件疑点重重,有必要暂缓执行死刑,重新调查审理此案。他们及时叫停了行刑,着手调阅卷宗、分析案情。 王洪海在查阅卷宗时发现,此案在诸多细节处存在疑点:如审讯中屡屡出现诱供、逼供的痕迹,许多关键性证据查证不实,证人证言前后矛盾,缺乏确凿的物证支撑等等。种种迹象表明,案件极有可能经不起推敲。 两人当即决定:由县公安、检察、法院三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联合专案组,深入案发地重新勘查调研,务必查个水落石出。专案组很快组建,浩浩荡荡开进了赵家岭村。 不料,专案组的到来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就在他们刚刚安顿下来的当口,就遭到了以检举人为首的村民们的围堵。他们情绪激动,振振有词,要求严惩安乐三,并扬言说安乐三如被纵容,后患无穷。 刘明智心中警铃大作。村民们的反应未免太过激烈,难道他们害怕真相大白于天下?种种迹象更加坚定了专案组查明真相的信心。 专案组决定兵分两路,从原告许氏和安乐贵妻子两条人命案同时入手调查。找到许氏的儿媳安二嫂询问情况,安二嫂却出人意料地表示,安乐福的母亲许氏其实是难产去世,与安乐三并无干系。她之前在口供上按手印,完全是受人胁迫,并不知情。 另一路调查安乐贵妻子之死时,专案组遇到了阻力。死者家属害怕打击报复,对专案组避而不见。经过反复做工作,他们才吐露实情:原来妻子是被小叔子安乐常调戏,反抗中摔倒流产、失血过多身亡,与安乐三无关。 受害人家属的证言,如一道惊雷,击碎了原判决的基础。专案组进而查实,所谓绑票拉牛等罪名,也都是捕风捉影,证据不足。唯一找到实据的,只有安乐三趁当保长时敲诈勒索的恶行。 一个月后,县法院再次开庭,经过严格审理作出新的判决:撤销原判,改判安乐三罪责相对较轻的敲诈勒索罪,免于死刑,予以教育释放。沉冤昭雪的安乐三泪洒法庭,对刘明智感激涕零,表示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这一案件的审理过程,成为了整个胶县乃至山东省的法律案例。法律工作者们在这起案件中看到了司法公正的可贵,同时也认识到司法审判中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许多法学院将此案件作为教学案例,提醒学生们在执法时必须做到公正无私,严谨查证,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刘明智因这起案件的处理而声名鹊起,他树立了一个正直、无私、公正的形象,成为了无数法律工作者心中的楷模。

0 阅读:9
琼瑶舞月裳

琼瑶舞月裳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