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们是解放军报的记者,我们想采访一下解秀梅女士,我们都是听着她的事迹长大的。” 记者跟着解秀梅家人来到医院,镜头却只有憔悴的老人,不复当年英雄模样,跟着来到他们手中的,还有一份“停药单。” “这位病人医药费欠很多,而且病情太过严重,救下来有点困难,你们......” 解放军报的记者拿着这张通知单,看了又看,在解秀梅女士的病床前走了又走,却发现自己对这位一等功臣提供不了任何帮助,他们的工资也不多,1994年,不到200块的工资,但他们更没有了采访的心思。 “妈妈说不让我们麻烦国家,一直以来我们都不知道母亲是一等功战士,这些年妈妈过的挺好的,就是一场病给母亲的身体打倒了。” 记者的嘴唇动了又动,却发现自己早已经说不出话来,他们又能说什么呢,解秀梅荣立功劳,却选择隐藏功与名,周围的人都不知道她的功绩,这是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品质,却让他们大受触动。 满怀着期待而来,却带着满心的悲伤离去,看着虚弱的解秀梅,遥想41年前,她也曾是位英姿飒爽的女功臣啊。 竹板这么一打啊,别的咱不夸,就说说那志愿军,背上行囊跨过江...... 在解秀梅的竹板声下,他们进入了朝鲜战场,她心里没对战争的恐惧,只有对进入前线的镇定。 作为一名老兵,解秀梅知道前线的战士们比她们艰难太多了,解秀梅转换身份变后勤兵,每天忙上忙下,给队伍做后勤工作,了解战斗的人都知道,后勤一直都是敌人的关注点,时不时的就有飞机轰炸。 解秀梅也因为剧烈的战斗多次更换身份,从文工团战士再到后勤兵,再到护士,再到医疗兵。 当敌人的轰炸机来临的那一刻,当炸弹被投递下来的那一刻,不管是军队还是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迅速找寻隐蔽点,躲避敌人的轰炸。 但解秀梅却没有这样做,因为她看到敌机的目标是我军的帐篷,但里面赫然躺着我军的伤兵,一旦炸弹落下,里面的兵员没有行动的能力,就会牺牲,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出,解秀梅早已经跟那些可爱的战士们相熟。 她不害怕死亡,也不想让更多的战士们死亡,敌机的炸弹还没有落下,解秀梅不管不顾的冲进了帐篷,救下了里面的伤兵,看看走出来门口就,炸弹就在她们身边爆炸,尘土飞扬,炮弹声飞泻。 但伤兵却被解秀梅安全护着,空爆炸的解秀梅脑袋有些晕乎乎的,但看到战友没有牺牲的那一刻,她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样英勇无畏的举动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迎着炮弹的方向前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是英雄,也是所有人的榜样,解秀梅也凭借这样的功劳获得了一等功。 但1994年解秀梅的情况却让他们有些沉默:你们放心,解秀梅战士我们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的,功臣不能落泪。” 在记者的保证下,没过多久,相关单位就下达指示,解秀梅女士不能停止治疗,老军区更是下达指示,不顾一切代价。 在这样的保证下,解秀梅的情况缓解,但脑梗是很难治愈的病症,最终解秀梅还是走了,解秀梅志愿军时期的功绩让所有人佩服,但她在1994年的精神却让所有人落泪。 国家有太多这样闻的英雄了,生病了哪怕自己受着,也不愿意让国家麻烦。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
“你好,我们是解放军报的记者,我们想采访一下解秀梅女士,我们都是听着她的事迹长大
幽梦入怀情亦真
2025-04-09 19:35:1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