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我军俘虏的国军高级将领中,郭勋祺凭一己之力击溃红军七位元帅,成为红军前进的拦路虎,然而在成为俘虏后,他不仅被免于改造,还被委以重任,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土城战役的硝烟中,国军高级将领郭勋祺一战成名,凭一己之力击溃红军七位元帅,成为红军北上的“拦路虎”。可谁能想到,这位战场上的硬骨头在解放战争中被我军俘虏后,不仅没被改造,还被委以重任,从“死对头”到“自己人”,成了新中国建设的一把好手。 郭勋祺189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穷苦农家。那时候,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饱,但他不甘心一辈子窝在田里。1912年,北洋政府征兵,他17岁就跑去当兵,想闯出一条路。没想到,这一走就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他先被编入西征部队,去藏区打仗,风雪里扛枪爬山,吃尽了苦头,但也练出了一身本事。几年后,他回到成都,加入川军潘文华的队伍,从小兵干起,靠着胆大心细和拼命劲,慢慢爬到了团长。 1921年,潘文华投靠四川军阀刘湘,郭勋祺跟着成了刘湘的部下,被任命为第七旅旅长。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他带兵打仗从不含糊,冲锋陷阵,指挥得当,多次打得敌人屁滚尿流,名声越来越响。1922年,他在万县认识了陈毅,两人都是四川人,又都爱踢球,聊得特别投机,从战场聊到国家大事,结下了深厚友谊。这段交情,后来成了他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1935年,郭勋祺奉刘湘命令,率三个旅追击红军,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出名的一仗——土城战役。那时候,他心里其实挺纠结,因为红军里有陈毅这样的老朋友,但他作为军人,没法违抗命令,只能硬着头皮上。战役中,他的部队装备好,训练扎实,战斗力爆棚,而红军这边武器老旧,很多战士还拿着土枪土炮。郭勋祺亲自指挥,抢占高地,用炮火压制红军阵地,逼得红军节节后退。 这场仗打得太猛,红军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七位名将坐镇,却还是扛不住,毛泽东果断下令撤退,二渡赤水才甩开追兵。郭勋祺一战成名,被叫作“土城战神”,成了红军前进路上的大麻烦。不过,仗打完后,他没穷追猛打,而是让部队放慢脚步,远远跟着,既不丢目标,也不主动进攻。这做法透着他对红军的尊重,也藏着他内心的矛盾。刘湘看他表现好,升他为模范师师长,地位更高了。 郭勋祺不光会打仗,人情味也重。1925年,他在成都接触到革命思想,和国民党左派杨闇公等人一起搞军事行动,埋下了革命的种子。1927年,蒋介石搞“四一二”政变,陈毅被通缉,处境危险。郭勋祺二话不说,把陈毅藏在家里,还安排他化装成商贩,派人护送他安全离开四川。后来,刘湘响应蒋介石清党,策划“三·三一惨案”,郭勋祺又暗中给中共地下组织通风报信,让不少共产主义者逃过一劫。这些事,说明他心里有正义,也对革命有几分认同。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勋祺带部队出川抗日,立了不少功。1938年,他在川东跟日军硬碰硬,指挥炮兵精准打击敌人阵地,保卫国土没少流血,战功显赫,升为第23集团军副司令。但他跟新四军将领私交好,还偷偷送过武器和物资,这让蒋介石起了疑心。1940年,他在贵池战役丢了阵地,蒋介石趁机以“作战不利”为由撤了他的职,让他去重庆陆军大学“学习”。 郭勋祺咽不下这口气,想带部队投奔新四军,找陈毅商量却被拒了。陈毅说,当时国共合作,收他会让蒋介石抓把柄,再说新四军条件太苦,怕他受不了。郭勋祺没办法,只好回重庆当闲职,心里憋着一股火。 1948年,解放战争打得火热,蒋介石为了守襄阳,重新启用郭勋祺,任命他为第十五绥靖区副司令。可同行的司令康泽是个死硬派,不听劝,解放军很快攻破襄阳,郭勋祺和康泽一块被俘。陈毅听说老友被抓,高兴得不得了,亲自去看他。见面后,郭勋祺半开玩笑地抱怨当年投奔被拒,陈毅笑着解释,说那时候是为了大局,现在被俘反而是好事。 被俘后,郭勋祺没被改造,还被重用。他利用自己在川军的影响力,去成都策反,七个月里成功拉了五个国民党师团起义,为和平解放成都出了大力。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当川西行署委员兼交通厅厅长,后来又做四川省水利厅厅长。在交通厅,他跑遍山区修路,方便物资运输;在水利厅,他修水渠改善灌溉,让川西农民日子好过起来。这些实打实的贡献,证明了他的能力和价值。 1959年,郭勋祺在成都病逝,享年64岁。他这一生,从国军将领到新中国建设者,转折之大让人咋舌。他在土城跟红军干得你死我活,却因早年的情谊和才干,在被俘后迎来新生,最终为国家建设出力。他的故事,既是个人的传奇,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1969年,开国上将许世友成功当选为政治局委员,而陈毅元帅却落选了,非常失落。许
【7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