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一大姐有个习惯,喜欢把现金存在家里,谁知被牌友发现,牌友趁她出门,找来一个锁匠,说自己是户主,要锁匠帮他开门,锁匠打开后收了100,然后离开,牌友进屋偷走了大姐2.3万,大姐回来后大惊,报警后很快破案,男子被判刑,可他早把钱花完,名下也没任何可执行财产,大姐一气之下,把开锁师傅告到法院,要求他赔偿损失,法院这样判了。
武汉的刘大姐有个特别的生活方式——家里常年备着两三万现金。这个习惯原本图的是方便,没想到却引来一场"无妄之灾"。
麻将搭子李某在牌桌上套出她的存款秘密后,直接上演了一出"现实版密室逃脱":趁刘大姐出门,他摇身一变换上"业主"马甲,用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开锁师傅王某砸门。
这王某师傅也是个"实在人",既没查身份证,也没让李某报个门牌号对暗号,抄起工具三下五除二就把门卸了,揣着100元劳务费潇洒走人。
结果李某进屋摸走23000元现金,转头就花得精光。等警察抓到人时,李某名下连个钢镚儿都掏不出来,急得刘大姐直跺脚。
眼看追赃无望,刘大姐灵光一闪,转身把开锁师傅告上法庭。法官的判决书可就有意思了:开锁师傅要背六成锅!
原来《民法典》早埋了伏笔——专业开锁的师傅相当于"安全守门员",见到陌生人要求开锁,必须像查酒驾似的验明正身。王某既没核验身份,也没联系物业确认,这波操作直接给小偷开了"绿色通道",属于重大过失。
不过法院也留了个活扣:王某赔的是"补充责任",先让小偷李某顶在前头,等他实在赔不起的部分,开锁师傅再按60%比例兜底。
说白了,这判决既给开锁行业敲了警钟,也提醒大伙儿——家里别当私人银行用,毕竟现在小偷都开始玩"技术流"了。
这场官司最绝的启示在于:专业服务不能只图快钱,该走的流程省不得。就像网友调侃的:"开锁师傅要是多问一句'你妈贵姓',这案子早破了!"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与其把现金藏成"俄罗斯套娃",不如学学年轻人——手机支付可比防盗门靠谱多了!
达不起
不能让不法分子卖眼角膜,肾吗,怎么会还不起钱?